张崇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83593615
本馆由[ 老五 ]创建于2014年05月07日

祭奠姥爷的大女婿

发布时间:2014-09-01 12:28:15      发布人: 老五
父 亲 王平武(1930—1996),又名中山,姥爷的大女婿...从小家庭贫困。八岁时,由于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古城,他随全家人到河南逃荒避难近一年,讨饭路上,吃了上顿没下顿,住的破窑烂庙,还尽受外人的欺负,最可恨的是日本人的飞机到处疯狂轰炸,一颗炸弹曾在二十米远处爆炸,差点要了他的命。在外地也不得安宁,他全家只好回到胡村李家山其舅父家寄住,这一住就是五年。 从八岁到十八岁,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他却一直在提心吊胆的战争代度过,仅马马虎虎,断断续续念了四年初小,就凭这四年的文化水平,为党忠心耿耿奋斗了四十年。 从1948年参加民兵,到1988年患病,先后在古城村、允西指挥部、毫城管理区和古城公社机械厂,这四个地方,分别担任、武委会主任、高级社社长,管理区主任、书记,机械厂主任等职,干的最长的是在机械厂的十五年,最短的是在毫城任支书一年,干的最红火的是当大队主任期间,带领全大队青壮年劳力,修渠六千年米,填地二百亩、前后共十三年。 1948年参加四区民兵,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斗地主,清浮财。有一次,民兵组织让他一人看管从地主家挖出来的三百十个元宝,六千快银元,整整三天,他连一块银元都没动。48年冬,四区的三百民兵在东滩训练十五天,由他带操喊队半月,他把民兵组织训练成了思想素质高,军事技能强的农村武装,因而被提升为古城武委会主任。 五五年农村合作社化,他先任古城三队队长,领导社员大搞农业生产,组织农民成立了初级社,组织大家投入到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上去。56年任高级社社长,继续领导全村的农业生产,为了工作,他几十天不回家,为了大家,他得了严重的胃病,为了跟破坏生产的人做斗争,他曾三天不睡觉,到了59年,他任古城村管理区主任,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间到毫城管理区任支书一年后(60年——61)61年又回到古城大队当主任,苦干三年修坝造堤,种树修路,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与阶级敌人斗争,全村的粮食总产量的达52万斤,各种小企业,小手工。作坊达二十多个,使全村人民过上安定,自给的生活。 从六四年到六七年,他被县抽调到允西渠工程指挥部任副主任,领民工1500人,修筑从东范到古城三十里的允西渠,两个公社的民工在他和谭家公社副主任石景观的带领下,大干三年,不管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为保证农业丰收,完成上级任务。他曾三个月不回家,妻子得病,三子出生都顾不得回来,为使工程早日竣工,他竟累瘦了十几斤。一个农民工在放炮中炸伤了头部,他在床头伺候五天,可他的儿子出生十天后,他却仅回家停了一天。这就是当年的共产党员。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干部,从工地上回来,他从未往家里拿过一分钱公家的东西,妻子和他吵架,质问他,“三年啦,你往家里拿过一根棍吗?”他拍桌子说:“咋没有,今年下雪我不是柱了一根棍子回来了吗?”。再他的心中,从来就是共产党的任务永远是第一位。 允西渠工程基本结束后,公社党委把他抽到古城公社企业办农修厂,他搞农业还在行,可对办厂,他很外行。但凭他那种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革命工作的负责精神,67年接受了办农修厂的任务。当时,仅有六间破房,三个工人,连一台车床也没有,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退缩,依靠上级关心,群众的支持,不到一年,就组织工人二十名,设立了修理、车工、木工、铸工等六个项目,他看到小小的修理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帮了大忙,使粮食的增产丰收,如虎添翼,更坚定了他干这份事业的决心,这决心一干就是十五年。临他八二年离开机械厂到公社企业办时,这小厂已有工人45名,拥有汽车一辆,拖拉机三台,车床五个,厂房38间,车间12个,固定资产15万元,每年向公社交利润三万多元,每年为全镇修造农具二万多件,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建设。可他自己得到了什么呢,任厂长十五年,除了每月的34元工资,连一个簸萁,一担桶的光他一文不沾,大儿子在家务农三年,他从不开口让儿子进厂,还说:“这是公家的厂”,侄儿一台膨花机要买给厂里,他断然拒绝,为了维护这公家利益,他惹下了好多亲戚朋友,他为了这小厂兴旺,他熬白了他的全部头发,为了这小地方的圣洁:他得罪了厂里的新老师傅,和当时公社书记(安如龙)。至到他去世前,他还是自豪的说:“跟共产党干了一辈子,问心无愧。 都说王平武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这是因为他一生为党为人民,为古城做了许多大事,好事,难事,可论他为自家做了些什么,临病他才羞愧难当。81年了,他51岁了,一家六口人,三个儿子还住在三间破南屋里,家里无一分存款,盖房娶儿媳,几千元从那里来,只有动挪西借,欠帐三千元,盖起了五间北房,改革开放,他的思想观念却仍不转变,他还要为古城人民办好事,首先是和张云龙在古城龙王庙建玻璃厂,同建机械厂一样,找工人,跑资金,联系料,建厂房。一干就是一年,建起了有工人60名,厂房50间。他的本事就是打天下,建成玻璃厂,又建轧钢厂,他为席曾绥同志在新城清源村,化二年时间,又建立了一座全县唯一的垣曲县轧钢厂,为建这个厂他跑遍了全国二十个大小城市,在呼哈浩特停了半年多,为贷款,他给别人说的好话有几担,为了这个厂他曾挨过别人的打;为了这个厂,他积劳成疾,得了可恨的脑血栓。有人说:“王平武办了二十年厂,至少存款有十万元。”临终后他儿子们打开他紧锁的公文包里,除了两张办公的合同,仅有的只是五拾一元五角钱,这就是他一生的积蓄,这就是一个有本事人的存款,他还是一个毛泽东时代的人,他只想把这个清白的名字留在人间。 他八八年得病后,最关心的还是他建立的三个厂子,他一心想把他的病治好,到三个厂中继续发挥他造福于民,创立于国的本事,可天不遂愿,八年的偏瘫使他永远成了半个人,他常气的吃不香,睡不得,又觉得无脸见人,各级领导常来看望他,他老是那么几句话:“我的病还能好吗?我还能为大家干工作吗?”就凭这个信念,他与病魔斗争了八年,至到去年冬他才有点泄气,说:“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毛主席都抗拒不了,我比毛主席差远了。”就这一松劲,加上有点惊喜过度,终在九六年的大年初一不幸去世。临去世前他曾叮嘱儿女,不要麻烦大家,四十年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对不起的就是儿女、侄儿、外甥们。我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太少了。 总观王平武同志的一生,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一生清廉,从不谋求私利,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为古城的农业翻身,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操心出力,奋斗了一生。 王所 1997年正月初三写 2014.9.1 老爸为姥爷,,找到了华安舅 过继,是好女婿.. 今天姥爷 103诞辰 2014年阴历 8月初8..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