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山东大学文史学家董治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83753333
本馆由[ 思源 ]创建于2012年05月27日

董治安先生学术活动述略(苏金侠、吴希禹)

发布时间:2013-05-26 17:40:21      发布人: 思源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4期)

     董治安先生(1934.7.26—2012.5.27),江苏徐州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7 年进入徐州天主教会创办的私立中学,1949 年考入徐州市立第二中学,1952 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56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任高亨先生的助教,此后一直在山东大学从事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和文献学的教学研究工作。1983 年被评为教授,1983 年创建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1984 年10月担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1987 年任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 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
    董治安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先秦两汉文学文献,自20 世纪50 年代至今编纂撰写了专著10 余部,发表论文70 余篇,对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在上古神话、先秦诸子、诗学、经学、两汉文学、文献整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对于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出版有学术专著《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两汉文献与两汉文学》,并主持编纂了《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唐代四大类书》、《中华大典先秦两汉文学分典》、《两汉全书》等大型类书和总集,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董先生学术活动的重点,主要在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和文献整理两方面:

    一、先秦两汉文史研究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相关论文主要收在《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两汉文献与两汉文学》两部专著中,分为上古神话研究、先秦两汉经学研究和以对先秦诸子若干问题的具体考索为基础而进行的齐鲁文化研究三部分。
    上古神话研究:20 世纪60 年代,董先生和高亨先生共同撰著了《上古神话》,运用《墨子》、《大戴礼记》、《史记》等书中有关民俗学的资料,论及神话的产生流传情况,是50 年代以来我国第一部试图用现代认识对我国上古神话进行全面分析和评论的专著;20 世纪90 年代发表论文《从上古神话到历史传说》,认为神话中的“羿”和传说中的“后羿”并非一个形象,并对“羿”和“后羿”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考辩。
    先秦两汉经学研究:着力于对《诗经》、《尚书》和《周易》在先秦时期的流传及在两汉时期的演化情况进行研究,其中,对于《诗经》的研究用力颇多,特别是对《诗经》学史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董先生既注重对经学典籍外部形态的整理工作,又注重对典籍思想内容的分析。以《诗经》为例,外部形态上,撰写了《<诗·唐风>五篇释义》,对《诗经》文本的语词加以系统的阐释,扫除阅读障碍;同时,思想内容上,对于《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梳理。《诗经》学相关论文,渐次发表于20 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期。《从<左传><国语>看“诗三百”在春秋时期的流传》一文,认为《诗经》虽然既非成于一时,并于春秋后期之前已出现较为稳定的传本,但孔子在《诗经》的流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关于战国时期“诗三百”的流传》一文,认为战国儒家所传“诗三百”与今本诗经已有所不同。《<吕氏春秋>之论诗引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认为知道战国之末,儒家之“三百篇”传本依然未能在其他诸家习《诗》者那里定为一尊。《两汉<诗>的传承与<诗>学的演化》一文,介绍了汉代《诗》学的演化情况及今、古文《诗》学派别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过程,认为两汉对于《诗》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保存了完整的《诗》的最早传本;留下了汉人论《诗》、注《诗》的主要著作;汉人的《诗》学理念及对于“三百篇”文学性质的认识,对后世影响深远。《两汉<诗>学史札记》和《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两篇文章,论述了《诗》在汉代的影响,认为《诗》在汉代的流传开始具有了双向发展的特质,既是政治的、经学的,又是文学的、诗学的。
    此外,对于《尚书》和《周易》在先秦的流传及在两汉的传承演化,董先生在《两汉<易>的传承与<易>学的演化》、《两汉<书>的传承与<书>学的演化》两篇文章中有详尽的叙述。
    齐鲁文化与诸子研究:齐鲁文化历史久远,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董先生对于齐鲁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以先秦诸子文献资料为依托,从多方面对孔子、孟子、曾子、荀子、晏子、孙子等先秦诸子和子学文献进行研究。相关论文主要发表于20 世纪60 至90 年代。
    《漫论孔子与“六经”》一文,认为孔子对于“六经”的传播和弘扬起到重要作用;《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一文,从孟子“仁政”思想产生的原因、意义及其对古代作家的创作影响等几方面展开论述,肯定了其“仁政”思想的意义;《论曾子》中,对曾子其人的本真面貌加以还原,并阐述了曾子对后世的影响;《荀子评传》着力于对荀子的生平著述、思想和文学成就等方面;《荀卿书若干问题的讨论》则主要是对《荀子》一书的成书过程、基本内容进行考辩,并从语言风格上对《荀子》一书进行分析,认为《荀子》24 篇的著作权确属荀卿或其后学,而非伪书;《说<晏子春秋>》一文,对晏子本人的才智、政治思想和政治作为系统论述,同时,对《晏子春秋》一书的成书时间、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点评,认为《晏子春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孙子兵法>琐说二题》中,在出土文献为佐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书撰述体例的分析,对前代“左氏无(孙武)传”、“篇数不侔”等说法予以反驳,认为《孙子兵法》决非伪书。除此之外,董先生通过对先秦文献的分析整理,对“舜耕历山”、和“范蠡归鲁”等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进行考述,提出不少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研究方法上,对于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还采用史料综录的形式,从先秦诸子文献、经学文献中辑录有关《诗》、《书》、《易》的资料和有关古乐舞、古乐律和古代逸书、逸文的史料,采用表格的形式予以呈现,使人们对于先秦文献对于《诗》、《书》、《易》等书的征引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二、文献整理活动
    主要分为校释典籍、编纂大型文献和整理高亨先生著作三部分。
    校释典籍:分为单篇文章和专书的整理。单篇文章如写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诗·唐风>五篇释义》、《<书·盘庚>笺证》、《<书·大诰>笺证》等文章和写于80 年代的《<太玄经>释义》;专书整理如20 世纪80 年代的《商君书译注》和90 年代与郑杰文教授合著的《荀子汇校汇注》。
    编纂大型文献:主要主持编纂了《先秦要籍词典》、《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经部要籍概述》、《中华大典·先秦两汉文学分典》和《两汉全书》等大型辞书、类书和丛书。《先秦要籍词典》(1989 年)包括《诗经词典》和《老庄词典》两部,与王世舜教授合编,主要是对春秋战国间各重要典籍的全部用词作系统的汇辑和整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两汉全书》(第一、二册)(1999 年)全面汇收和系统整理所有现存两汉文献,为这个阶段全部文献资料(包括部分整理成果)做出了一次系统的巡视和总结,既是断代专著的集成,又是一系列新编汉人别集(及单篇文、赋、诗)的总汇,具有一代总集的性质,体现当今两汉文献整理研究的最高水平。以上诸书,为读者学习、了解和研究先秦两汉文学提供了莫大方便;《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2000 年),择取人物总传要籍34 种影印出版,囊括儒林、文苑、
仕宦、党争、书画、篆刻、金石、天文、列女、隐逸、释道等各科人物,对于查找人物和考察研究我国古代一些学科的发展,分门别类的检寻有关资料,有特殊意义;《经部要籍概述》(2008 年)包括《十三经注疏》及历朝经注经说之属,选定历代经部要籍84 种,酌收个别民国期间著作,兼顾到经学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今、古文之别等各个方面,书后附有现代学者有关经学的研究成果,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中华大典·先秦两汉文学分典》(2008 年)涵盖了先秦两汉至晚清几千年来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众多学者、众多角度的研究成果和评论;除此之外,董治安还参与编写了《先秦散文精华》(1992 年)、《中国儒哲十大名著》(2001 年)、《唐代四大类书》(2001 年)和《儒藏(经部诗类)》(2008 年)等书目。
    整理高亨先生著作:董先生师承文史大家高亨先生,终生笃于师生之谊,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帮助高亨先生校订了《诸子新笺》、《文字形义学概论》,并整理出版了《周易大传今注》和《古字通假会典》。《古字通假会典》是董先生对高亨先生多年来积存的资料卡片加以整理,并补充了一些材料,自1979 至1987 年历时八载最终完成,汇集多达十万条的通假字例,这一规模大大超过了海内外同类著作。董先生又亲率弟子全面整辑高先生一生著述,汇为《高亨著作集林》,此书是对高亨先生平生著述的第一次大结集,共收著作16 种,每种均设“本册说明”一篇,或点明原作主旨,或简介成书过程,以便读者了解本书。编末“附录”部分,收列《高亨先生传略》与《高亨先生生平年表》两种,向读者提供关于高亨先生及其学术成就的参考资料。董先生对高先生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延续和发展山东大学以文史见长的学术传统做出了贡献。
    董先生学识渊博,在治学上注重宏观的、理论的综合考察和把握,博观约取且论断审慎;教学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为我国古籍整理事业人才培养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1 年由山东大学授予“育才功勋”荣誉称号。在董先生的身上,体现了高亨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风范,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安平秋先生对董先生的为人为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董治安先生我接触多年,过去几个场合都说过,董先生在为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是我的老师,这不是客气。”著名文献学家孙钦善先生悼念董先生文:“传流两汉逸书,考核缜密,如先郑亦如后郑;模范先秦睿哲,义理宏深,是经师更是人师”。董先生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他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将
永世长存。

    附录:董治安教授著作目录
一、专著
《古字通假会典》(整理高亨先生遗著,齐鲁书社,1989年7 月)
《太玄经释义》(1989 年以来陆续有部分发表)
《上古神话》(与高亨合著,中华书局,1963 年9 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执笔先秦两汉部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年2 月)
《杜甫诗选》(主要参加者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8 月)
《商君书译注》(集体,定稿人之一,齐鲁书社1982 年10 月)
《先秦要籍词典》(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年9月出版《诗经词典》,1993 年9 月出版《老庄词典》)
《先秦散文精华》(与王培元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11 月)
《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齐鲁书社,1994 年11 月)
《荀子汇校汇注》(与郑杰文合著,齐鲁书社,1997 年6月)
《两汉全书》(第一、二册)(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年9 月)
《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主编,齐鲁书社,2000 年6 月)
《中国儒哲十大名著》(主编之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年1 月)
《诗经要籍提要》(主编之一,学苑出版社,2003 年8月)
二、论文
上古神话初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5 期)
从上古神话到历史传说——谈羿和后羿故事的演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年03 期)
说《晏子春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4 期)
与吴则虞先生谈《晏子春秋》的时代(《文史哲》1962年02 期)
韩非对儒家政治观的批判(《文史哲》1974 年01 期)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影响(《文史哲》1978 年06 期)
荀子评传(《历代文学家评传续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年出版)
韩非子评传(《历代文学家评传续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年出版)
孙子兵法琐说二题(《孙子研究》1992 年第2 期)
论曾子——关于历史上的曾子和曾子的历史评价(《文史哲》1993 年01 期)
汉赋中所见《老》《庄》史料述略(《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
荀卿书若干问题的探讨(《古籍整理研究论丛》第三辑,1994 年10 月)
庄子漫说三题(《齐鲁学刊》2007 年05 期)
孔子与《周易》(与高亨合写,《文史哲》1962 年06 期)
对《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的两点意见(《文史哲》1963 年05 期)
关于汉赋同经学联系的一点探索——从扬雄否定大赋谈起(《文史哲》1990 年05 期)
从《左传》《国语》看诗三百在春秋时期的流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 年01 期)
两汉辞赋发展与经学演变(《中文自学指导》1991 年04期)
漫论孔子与“六经”(与杨九诠合撰,《古籍整理研究论丛》第二辑,1993 年3 月)
关于战国时期“诗三百”的流传(《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 年05 期)
《吕氏春秋》之论诗引诗与战国末期诗学的发展(《文史哲》1996 年02 期)
两汉《诗》学史札记三则(《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年04 期)
《史记》称《诗》平议(《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 年7 月)
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两汉《诗》学史札记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年03 期)
汉代经学简议三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01 期)
汉代《易》的承传与《易》学的演化——《两汉群经流传概说》之一(《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05 期)
汉代《书》的承传与《书》学的演化——《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02 期)
汉代《诗》的承传与《诗》学的演化(《诗经研究》第三、四辑并合号,2004 年3 月)
两汉文献中的经籍传注——《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 年01 期)
略谈范蠡及其有关文献记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年03 期)
关于齐文化研究的文献处理(《光明日报》1999 年1 月29 日)
关于“舜耕历山”的一些查考(《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 年02 期)
汉代文献的丛集与《两汉全书》的编纂——《两汉全书》前言(1999 年)
齐文化研究片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 年01 期)
诗唐风五篇释义(《古典文学论丛》1984 年04 期)
古字通假刍议(《济宁师专学报》1988 年04 期)
太玄经释义(之一)(《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1989 年04 期)
太玄经释义(之二)(《中华国学》1990 年02 期)
重读《汉文学史纲要》(《文史哲》1981 年04 期)
汉代文献的丛集与《两汉全书》的编写(《文史哲》增刊,1998 年9 月)
《列女传译注》序(《列女传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年出版)
《穆天子传通解》序(《穆天子传通解》,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 年出版)
《齐文化论稿》序(《齐文化论稿》,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年出版)
《乐官文化与文学》序(《乐官文化与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出版)
《齐鲁人物考索通检》序(《齐鲁人物考索通检》,作家出版社2000 年出版)
《毛诗名物图说》序(《毛诗名物图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出版)
贾谊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年出版)
欧阳修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年出版)
辛弃疾(《大众日报》,1961 年5 月24 日)
高亨先生及其学术成就(《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二辑,1993 年3 月)
现代国学研究的辛勤开拓者——高亨先生(《文史哲》1994 年05 期)
高亨先生及其《周易》研究——纪念晋生师逝世十五周年(《文史哲》2002 年01 期)
高亨与21 世纪中国学术(《中国图书商报》2005 年7月1 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