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凡海1912—1970.11.13)现代作家。原名方海春。浙江省遂安县人。1929年到上海,在沈钧儒主办的上海法学院附中及大学学习,开始与共产党外围组织社联接触,1931年加入社联。1932年转入上海新华艺专,加入美联。1933年到日本,进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与东京一些进步留学生一起组织出版进步刊物《东流》。此后,逐渐形成左联、社联等群众文化团体,成立文总,任东京左联书记兼文总组织部长。1935年底回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翻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在《东方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创作和评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全国文艺家协会秘书。1937年冬到延安,任边区政府秘书。1938年到武汉、桂林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担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指导员兼经济学教员,主编《干部生活》及《救亡日报》副刊《批评与介绍》。后任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会桂林分会秘书兼代顾问室主任,翻译出版日本革命作家鹿地亘的剧作《三兄弟》及《马恩科学的文学论》,出版剧本《抗战第一阶段》,杂文集《长年短辑》,小说《金菩萨》及研究专著《鲁迅的书》等。1941年到重庆,任《新华日报》编辑兼《群众》编委,撰写评论,辑为《文艺评论》(1943年),是年,回延安参加整风和生产运动。翌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授新文艺运动史,任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抗战胜利后,由延安到张家口,在华北联大任教,在校外兼做张家口市二区工会工作,任张家口市参议会选举委员会二区选委兼宣传部长,主编晋察冀边区青联机关刊物《时代青年》。张家口撤退后向冀中转移,途中参加广灵、阜平、束鹿等地土改。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解放后,带病整理出版了在重庆时写作的长篇小说《无辜者》(1950年,海燕书店),还进行了一些审稿和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