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自然》及其子刊发表3篇论文
对于39岁的赵永芳来说,这本是事业的上坡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一位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尽是遗憾:“前几天还见过面,当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时,真以为也希望是误传!”并表示赵永芳回国发展后,开局、起步非常好。现在实验室刚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假以时日一定会做出突出的成果。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官网显示,赵永芳于1995年-1999年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2013年,赵永芳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2013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后,赵永芳回国,重返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为创新课题组组长。2015年,赵永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青年千人计划”针对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所入选的人选主要是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同龄人(不超过40周岁)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赵永芳的研究方向是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研究。据了解,赵永芳的学术成果丰富,在博士后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发表两篇论文,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发表一篇论文。回国后,2015年,赵永芳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另一位研究员张凯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细胞研究》上发表关于MFS反向转运蛋白作用机制的论文,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做出贡献。
公开信息显示,去世前几个月,赵永芳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暂停迹象。今年4月15日,赵永芳课题组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登出招聘启事,召纳研究人员,联系人为她本人。6月5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生物分子动力学实验室网站,还报道了赵永芳前往该所进行报告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