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兴与红西路军(上) 作者:孙欲生
黄太兴与红西路军
孙欲声
还是在1979年4月 5 日,为了调查和研究红西路军问题,我们采访了老红军、红西路军老战士黄太兴同志。当时,他已经是60高龄的人,担任青海省社队企业管理局局长。这次访问给我们留下了无法遗忘的深刻印象。
黄太兴同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首先在团卫生部医务班学习。通过他的辛勤努力 , 掌握医药学和护理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识。1933年10月,他调到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团 13 师 37 团卫生队任卫生员。红五军团是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1931年12月 14日,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举行全军起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军团长。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慰功会师后,红五军团缩编为红五军,归红四方面军指挥。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五、九、三十军,奉中央命令西渡黄河,黄太兴随五军参加渡河战役。11月11日中央命令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沿河西走廊完成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
一、黄太兴在红五军的血染征程
( 一 ) 1936年11月23、24 日,红五军在永昌西北的水泉子 , 同敌马彪旅和马忠义团展开了激战。这是红五军渡河后,与敌人的第一次大的较量。由于红五军对敌情没有很好掌握 , 对河西地形也不太清楚 , 红五军突然遭到敌人伏击。虽然红五军将士英勇奋战 , 我军还是伤亡 200余人 , 军参谋长李屏仁负重伤。红五军经过猛烈反击 , 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 毙伤敌 500 余人。在战斗中 , 黄太兴同志奋不顾身 , 几次冲到前沿阵地抢救伤员。
( 二 ) 11 月 26 日山丹十里铺阻击战。红五军警戒部队与马彪旅一部展开激战。敌骑兵由永昌猛赴过来 , 红军进行顽强阻击 , 由于敌人攻势凶猛 , 红军只好退保县城。黄老作为卫生员 , 战士冲到哪里 ,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 他与阵地共存亡。
( 三 ) 11 月 27 日夜袭丹山二十里堡战斗。红五军 13 师 37 团、39 团与马朴骑兵旅展开夜战。红军夜袭成功 , 歼敌一部后 , 红军撤回山丹城。黄老不辞劳苦 , 到处奔走照料伤员 , 自己却粒米未进。
( 四 ) 11 月 29 日山丹大佛寺战斗。红五军 37团和 45 团与马朴骑兵旅、韩起功步兵旅及民团各一部展开了争夺战。红军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 杀伤敌 300 余人 , 红军也伤亡近百人。黄太兴在枪林 弹雨中给伤员包扎伤口 , 抬伤员到安全地带。
( 五 ) 坚守山丹县城战斗。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8日 , 红五军与妇女独立团一部 , 与敌两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旅及两个民团展开了争夺山丹县城的激烈战斗。红军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 敌军伤亡 500余人 , 我军伤亡 200 余人。黄太兴跟随医疗队抢救伤员和参加战斗 , 自己负伤都不知道。
( 六 ) 二十里堡战斗。 12 月 29 日 , 红五军与敌韩起功步兵旅展开了阻击战。敌军企图阻拦西路军西进 , 红西路军坚决勇敢地击退敌人 , 胜利西进。黄太兴亲自参加了反阻击战。
( 七 ) 攻占临泽县城战斗。 12 月 30 日 , 红五军 与敌临泽县保安队及民团,展开了争夺县城的战斗。敌保安队和民团畏惧红五军的猛烈攻势 , 闻风溃逃 , 红五军占领县城 , 取得粮食和物资补充 , 士气高涨。黄太兴同志随红五军进入临泽县城。
( 八 ) 12 月 31 日张掖城西黑河沿战斗 O 红五 军、总供给部及妇女独立团与韩起功 300 旅一部 , 展开了激烈战斗。敌军企图阻止红军西进 , 红五军掩护主力部队西进。红西路军向西挺进 , 执行打通国际路线任务。黄太兴同志勇往直前 , 一不 怕苦 , 二不怕死。
( 九 ) 坚守临泽县城的战斗。 1937 年 1 月 12 日至 23 日 , 红西路军总供给部和红五军的两个团同敌马禄旅、马步奎团、刘呈德团展开了血战。负责指挥这次守城战斗的是总后勤部郑义斋部长。他坚定地对同志们说 " 我们的处境虽然很困难 , 但是 , 我们要时刻想着全军。要下定决心 , 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 , 也要坚决战胜敌人。我军把有的人都组织起来 , 统一按战斗的需要编成班、排、连。男同志坚守城墙 , 女同志负责做饭、看护伤病员和捡石头当武器。所有医护人员都上城墙救护伤员 , 黄太兴同志不顾个人安危 , 哪里危险就到哪里去 , 背伤员 , 包扎伤口 , 给伤员喂 水。终因寡不敌众 , 不得不向倪家营子 30 军靠拢。董振堂率红五军主力血战高台 , 几乎全军覆没 , 他也壮烈牺牲。中央军委决定任命孙玉清为红五军军长 , 重整红五军。但却没有人员可补充了。
( 十 ) 3 月 12 日临泽西南部的梨园口战斗。红九军、红 30 军及五军余部、妇女独立 团余部同敌马彪旅、马元海旅、100师骑兵旅、刘呈德团及民团展开浴血奋战。敌军伤亡三四百人 , 红军伤亡二百余人。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杨朝礼、八十九师政委张文德等壮烈牺牲。黄太兴所在部队因弹尽粮绝而被打散。
当然 , 黄太兴在红西路军中 , 所经过的英勇战斗不止十次。仅仅通过这十次主要战斗 , 就完全可以看出他对西路军所做出的不平凡贡献。
二、心向延安 , 回到党的怀抱
黄太兴同态说 " 在梨园口部队被打散 , 那时我才十七岁 , 要饭到了凉州附近 , 被一个农民留在他家。 " 我们请黄老谈谈要饭过程 , 他说 " 那没有什么好谈的 , 就是为了活命呗 ! " 当时马家军到处搜捕失散西路军战士 , 风声特别紧 , 那位农 民又把他送到一个庙里 , 没想到被庙里的和尚送给了马步青的搜山部队。他被押到凉州修了两个月的公路。黄太兴又说 " 由于周副主席向国民党提出了不准杀害被俘红军 ", 五月份 , 马步青押送被俘红军到兰州 , 一路上有不少人逃跑。七月初 , 到达西安。敌人本想把剩下的一千多红西路军官兵押送到武汉 , 不料 , 天下暴雨 , 火车不能开动 , 又有不少被俘红军趁大雨逃跑。第二天 ,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联络科科长王立人同志 , 根据周副主席的指示 , 同国民党西安当局谈判 , 不把剩下的被俘红军押送武汉 , 而交给西安办事处。黄太兴同志就留在办事处 , 给王立人当通讯 员 。 11 月 , 他随王立人科长到达延安 , 进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黄太兴同志到了延安 , 回到了党的怀抱 , 回 到了毛主席身边 , 不知有多高兴 ! 他说 " 没有党 , 就没有我黄太兴 ! "
三、历史总算还了红西路军一个公正
对这支英雄部队的西渡、血战 , 特别是失败的原因 , 在几十年来的党史、军史宣传中 , 一直 归结为 " 张国焘的擅自命令 " 、 " 国焘路线的影 响 " 、 " 执行张国焘逃跑主义、分裂主义 " 、 " 国焘 路线的最后破产 " 等等。这种对西路军的错误宣 传 , 所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 , 不仅造成了一个任意改写和颠倒重大历史事件的先例 , 更重要的 是 , 使两万多名为执行中央战略任务而英勇奋战 的红军指战员 , 背着 " 国焘路线 " 的罪名 , 数十 年含冤莫白。也包括黄太兴同志在内 , 都是心情 沉重的 , 在提拔使用上受着严重的影响。上万名壮烈牺牲的将士 , 饮恨九泉之下 ; 一些幸存下来 的同志 , 背负着莫名其妙的历史包袱。还有许名流散在甘肃、青海一带的西路军人员 , 被说成是 " 张国焘的兵 " 、 " 变节分子 " 、 " 叛徒 " 、 " 可耻逃 兵 " 等等 , 搞得大家抬不起头来 , 心灵的创伤难以愈合。黄太兴同志不也是如此吗 ? ! 到了 " 文 革 " 期间 , 红西路军的指战员被揪斗、关押者甚 多 , 甚至被折磨致死。
1980 年 , 国防大学教授朱玉先生 , 在收集和 研究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 以竹郁的笔名写出了《西路军疑》一文 , 对西路军问题长期与 " 国 焘路线 " 捆在一起提出质疑 , 既引起了争议 , 又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1982 年 2 月 27 日 , 陈云对李先念说 " 西路军问题是一件与自己有关 的事 , 我今年七十七岁了 , 要把这件事搞清楚。 "1983 年 2 月 , 李先念写出了《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 个问题的说明, 充分论证了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的。 3 月 22 日 , 邓小平同 志阅后 " 说明 " 批示 " 赞成这个说明 , 同意全件 存档。 " 2 ∞ 2 年 9 月 , 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 , 中共 中央党史研究室经过重新修订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_, 还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 对西路军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评价。 " 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 , 红四方 面军第三十军于 10 月 25 日渡过黄河 ; 随后 ,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 , 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 把奉张国焘 之命改为奉中革军委之命 , 这是十分重要的更正。又说 : "11 月 11 日 , 中共中央和中革 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 , 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 " 还对红西路军将士作出正确评价 : " 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来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 , 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 , 是永远值得人们崇敬和纪念的。 " 西路军问题算是真正解决了 , 广大西路军幸存者无不欢欣鼓舞。当我把这一喜讯告知黄 老时 , 他看着党史新版本 , 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只说一句话 " 感谢党 ! 感谢人民 ! 也感谢朱玉教授。 "西路军是不朽的 , 西路军的伟大革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 永放光芒 , 永载史册 !
黄太兴同志永远离开我们了 ! 他对自己所经历的西路军征战历程 , 留给世上的实在太少 , 太 少了 ! 我们请他详谈具体过程 , 他总是说 " 我个 人没什么好谈的 , 我就是昕党的话 , 跟党走。 " 这 是黄太兴同志奉行一辈子的信条。
从 1993 年 12 月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不久 , 我就和黄老接触更多了 , 也多次谈论红西路 军的事。他总是说 " 那段历史的教训太深刻了 , 一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五、六千人被俘。马家军阀太残忍了 , 杀人成性 , 使我们十分痛 恨。我们活着的人还有啥可说 , 无数的先烈才值得怀念。 "
黄太兴同志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 他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 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 , 甘为人民公仆的革命精神 ; 他那种不计个人得失 , 为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无私奉献 的高贵品德 ; 他那种关心下一代 , 不辞劳苦地教育和培养年青人的战略眼光 ; 他那种平等待人、 和蔼可亲、关心他人的人格魅力 ; 他那种不居功、不自傲、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情操 ; 他那 种艰苦朴素、不忘过去、奋勇向前的良好作风和 美德 ,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黄太兴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 作者系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 青海 民族大学教授 )
黄著谦转自《延风》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