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育香桂 黄连沐精英 ——母亲生平二、三事
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因家里贫穷,仅有的一个妹妹刚8岁就送给了外姓。那时正逢兵荒马乱,生活的鞭子无情地抽打着她幼小的心灵。她跟大人们一起,拔猪草、喂猪食、浆苎麻、纳鞋子;施肥、栽菜、插禾、收割;煮茶、弄饭、洗衣浆裟,没日没夜的在艰苦中煎熬。
十几岁成家后,与丈夫、子女一道,挣扎在生死线上。东门小河边,李家祠堂内,上街娘娘庙,下街破矮屋,为家庭幸苦操劳。
三、四十年代受帝、国、封三座大山压迫,民不聊生。加上连年旱涝,疟疾、痢疾流行,到处农田颗粒无收。她,身背小孩,手提破篮,四处寻找野菜,挖取“观音土”充饥。此土此草吃进去,屙不出。只得用篾片去掏,弄得血肉模糊。
二,茅草深处虎狼啸
1937年9月——1939年6月,日军飞机无数次对我城乡狂轰滥炸,尸成山,血入河。她每每都要去废墟中翻找辨认亲人。有时无踪影,就悲愤交加。1944年6月起,日寇侵入萍城达40余天。闹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她开始要带儿携女“走日本反”了,孩子父亲长期推车在外,幼小年纪需要大人呵护壮胆。
她带着儿女东躲西藏,餐风饮露,背井离乡。流浪,乞讨,受惊吓。有好几次遭遇日兵,小孩吓得大哭,一起逃难的人群怕受牵连,拼命赶他们,不许结伴而行。她只得另走深山,趟泥泞,钻山洞,爬荆棘,遇狗咬,遭狼逼。有一夜天下雷雨,天色漆黑。家人恰在山上,前不搭村,后不见店,茅草齐人高,灌木如刀割,更是狂风怒吼,伸手不见五指,悬崖峭壁,一阵阵绿光闪烁,一声声狼嚎呼啸,孩子们吓得缩在她怀里,其实她不害怕吗?她为了壮胆,叫不要怕,有娘在守护着呢!话音未落,又是一个炸雷,远处且一片怪声。她连连安慰说:“不要怕,不要怕,有老天爷保佑…….”自己早是冷汗淋淋,战战兢兢。一边摸索着走,一边求着菩萨,不知摔了多少跤,受了多少伤,念了不少佛:“菩萨,保佑我们吧!山神土地,保佑我们吧!老虎啊,放我崽女吧!要吃就吃我吧!……..”多么恐怖无奈,如此石破天惊!
雪上加霜的是,在逃荒走反的路上,女儿秀英又大病不起,高烧不止,上呕下泄,廋得皮包骨,在又饿有病中离开了人世。
为了最可能地救崽女,几个小孩中她要卖掉一个。一边乞讨,一边打听,看是否有人要。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会舍得将自己身上掉下的肉送人呢?已是疲惫不堪,一贫如洗的她,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如此啊!在某山村,硬是让抱走了一个。骨肉情不舍,手足情难割,一家人抱头痛哭!
三,几多愁,洗衣养家萍水忧
峥嵘岁月里,她一个女子要把子女拉扯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男人苦挣在外,她要以洗衣,来养家糊口。她四处张罗,接来一房子衣裤,一件件地洗,一天天地晒,一盆接着一盆。冬天,严寒刺骨,手脚开裂,身上衣服单薄。夏天,似火焚烤,汗流浃背,蚊虫叮咬。秋天,害怕断水;春天,提防雨袭。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洗,没日没夜地洗,手脚总浸没在水中。洗得手指发白,穿眼,脚腿发肿,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周身麻木。挑的是河水,用的是茶菇,而且总是提心吊胆,下雨怕湿了衣服,刮风防吹走丢失,暴晒须注意变色。不敢歇一口气。甚至怀孕、做月都不歇手。有时候还带病洗。
每到深夜,小孩饿得又哭又病,也没奶喂。为了不吵醒人家,就抱起游来游去,直到天亮。第二天照样洗衣、做事,邻人总是苦苦的劝她,她说是认命了。在那时,就是将萍河水舀尽,也洗不完她领来的衣服啊!
四,激情的年代燃烧的心
不惑之年,她终于被“菩萨”救出了苦海,共产党给了她新的生命。丈夫有了分固定工作。她自己也发挥了光和热。子女都读了书,先后参加了工作,立了家,可以说是子孙满堂了。
1958年,她进了“时新”洗染社,同样是洗衣服,但与旧社会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过去是拿命赌明天,现在是为人民服务。幸苦一点,心里也是乐滋滋的。她每天跟人家竞赛,互学互帮,取得了不少成绩。
她在后半辈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读了扫盲班,克服困难,吃苦钻研,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后来也会看书写字了,一本“红楼梦”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大致可以讲出来。平时,故事和民间谚语一大溜,讲起话来引得几句诗词、歇后语、俏皮话来。
在红字会,她是会员,能救死扶伤;农忙季节,基肥送秧,插禾收割;搞卫生,远近闻名;送子务农,送子当兵,事事在前。在居委会当小组长时,以身作则,大公无私。
老树发新芽,对家庭也是关怀备至。五十年代,搞点种养,山边,河边,路边,铁道边,都有她培育的蔬菜,猪栏里有肥猪,屋门口有鸡鸭,八哥、兔子、猫咪样样有。六十年代,带着子女河里捞沙石,野外检煤渣,盆里腌腌菜,坪里晒薯片。克服暂时困难,走出低谷。为儿女缝缝补补,洗洗浆浆,支持他们的学业,勉励他们安心工作,教育如何做人。
不论是在何地方,是老东门,还是李子园,流万桥,白石宫,南昌,新余。到处都留下她的勤劳务实、慈祥忠厚的身影。
她为子女、为孙子女、为外孙子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使子女安心工作,精心操劳家务,照料后代。她像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辛勤地编制着梦想和希望。
一枝一叶总关情啊,一针一线倾注着老人家的心。她,对这个家,前前后后,九十余年,是心力交悴啊!对子孙们,是恩重如山啊!
五,十里长街皆叹息
虽然她老人家离去渐远,但对她的感人事迹,罄竹难书(拟今后随时记叙)。
大家记得:
河里钓到鱼数条,无油炒,焙成金黄卖市野;
碗中捞出饭几粒,有汤沸,喝至浑浊现泥沙。
大家不忘:
战火中遇乱,避飞机,躲日寇,拒抓丁,险遭虎狼口;
冰雪上加霜,吃野菜,亡亲人,卖儿女,哭断心肝肠。
大家感叹:
望儿归,寻小路帮拉煤车,未食粒米却称自己饱;
盼孙健,找草药攀登峻岭,虽流血汗更道心里安。
由于她一生含辛茹苦,到老年疾病丛生矣!她经常卧床不起,水米不沾,死去活来。心脏病,甲亢,胃痛,高血压,腰腿痛,健忘等接二连三折磨着她。但她顽强地生活着,不断行善事,信奉佛教。她为了这个家,怀着那样忠诚的希望,呕心沥血为后代,直到最后一息!
儿孙们希望她能长寿,希望她健康,祈祷能使她过几年幸福日子,以弥补她的累累伤痕。但天不如愿,病魔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她修成正果,皈依极乐天。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为之动容,为之送行!
老人家,您九十余年风雨,九十余年血汗,九十余年慈爱,永远记住您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