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7年秋,沈惠农入北义乡县立崇明乙种农校,毕业后,就读于县立崇明中学。在校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秋,沈惠农得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要崇明派两名青年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就动员挚友俞甫才一起报名。1926年3月,经国民党省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侯绍裘介绍,沈惠农和俞甫才一起去广州农讲所。学习期间,他们受到毛泽东、恽代英同志的直接教育,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结业后,沈惠农担任江浙地区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受中共江浙区委委派,回到崇明从事建党和农运工作。
那时崇明还处在军阀孙传芳的残酷统治之下。地主豪绅和军阀官僚相互勾结,劳苦大众倍受压榨。沈惠农根据当地农村阶级斗争的情况,设立民众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减租减息的口号,号召群众冲破黑暗势力,开展积极的斗争。1926年秋天,崇明西沙发生严重的干旱、虫灾,收成只有平常年景的三分之一,地主老财却勒逼农民照常交租,不得减少或拖欠,并勾结反动政府逮捕了一些欠租的佃户。沈惠农等闻讯后,立即赶到西沙,联合当地进步分子袁守之等人,组织了1000多名群众,冲进当地警察所,迫使当局释放了被捕的佃户。10月下旬,沈惠农等又组织了7000多群众,在崇明西沙示威游行,公开提出:"对折交租"、"反对业佃维持会"、"打倒恶粮户"、"被压迫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民协会"等口号。地主豪绅和反动当局惊恐万状,立即策动反扑。崇明县知事奚桐,一面派警察帮助地主收租,逮捕抗租的农民;一面假惺惺地到风阳镇召开所谓"议租大会",妄图欺骗群众。沈惠农洞悉其奸,针锋相对,发动了近万群众参加"议租大会"。会上,他们与奚桐进行了激烈的争辩,驳得他哑口无言,不得不答应减大租一半,并取消小租。接着,沈惠农又在西沙组织和发动了上万名群众,浩浩荡荡地涌现向崇明县城,包围了县政府,要求释放无辜被捕的抗租农民。奚桐在愤怒的群众面前,慌了手脚,只得将关押的农民全部释放。一连串斗争的胜利,沈惠农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高。当地地主豪绅、官僚政客则对沈惠农怀恨在心,图谋暗害。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国民党崇明县长田良骥下令通缉沈惠农父子。沈惠农携带全家老小,转移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