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02780703
本馆由[ 朦胧 ]创建于2011年12月02日

告别母亲

发布时间:2011-12-30 23:34:09      发布人: 朦胧
在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日的子夜时分,我们伟大的母亲呼出了最后的一口气,心脏依然坚强地跳动半个小时后,撒手人寰,撇下我们到另外一个世界寻找我们逝去的亲人。 虽然今年以来,母亲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是我们都相信母亲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度过这个严冬,能够再一次享受来年春日的阳光,能够再一次与我们欢度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能够用她坚强的精神激励我们再走一程,可是母亲还是与愿相违地提前走了,走尽了她七十一年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历程。 虽然今年以来,母亲的各项身体机能不如从前,以一个医生的判断,母亲极有可能今年告别我们,可是当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我还是难以接受,好半天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不相信这是事实,我不愿承认这是事实。就在前三天,姐姐告诉我母亲的小便正常,体能较前些时日有所好转;弟弟告诉我母亲精神很好,我放心地以为母亲很顽强,一定会等到我元旦后回去。为了能多照顾母亲些日子,我把看母亲的日期往后拖了又拖,想过完元旦后请长假照顾母亲,陪母亲度过也许是最后的时日,我不愿让与父亲临别时的遗憾在母亲身上重演,可是老天好像在惩罚我,又一次让我感到终生遗憾: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我恨:恨自己怎么会如此愚钝,总想着母亲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恨自己为何办事情拖泥带水,为何没有在已决定后就立即行动。我恨老天为何提前把母亲叫走,让我再没有机会照顾母亲,我恨自己为什么把工作看的那么重,还在为微不足道的工作延迟看望母亲的日期,我恨自己为何就不能洒脱一点,把回长治看作在市内转一圈;我恨自己为何没有先见之明,把“父母在,勿远行”的道理付诸实践,我恨老天如此不开眼,在我破釜沉舟,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来涿州,事情却发生了转机,让我进退两难,我恨——恨自己的无能。 我不知道母亲如何度过最后的时日,我不忍心多问姐姐和弟弟,我看到母亲近似骷髅的面容,看到母亲微睁的双眼,我泪如雨下,我知道母亲舍不得离开我们;我不忍心看母亲身上的疮疤,我知道母亲身上的每一个疮疤都会刺痛我的心,每一个疮疤都有我的过,我没有在最艰难的时日和姐姐、弟弟一起照顾母亲,我相信有我的照顾也许母亲身上的疮疤会少一些。 母亲的一生送走了无数故去的亲人与乡邻,她给许多的遗体穿戴整齐并安顿好,她也希望自己走时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到另一个世界,六十岁那年她就给自己准备了老衣,虽然我们觉得母亲一定会健康长寿,但她还是早早的乐此不疲地准备着她的“行装”,也许是对儿女的不放心,也许是父亲的病让母亲受惊,她担心怕万一来不及,那一年母亲还保持着年轻时较胖的体态,衣服自然做得宽大些,母亲不爱麻烦,只给自己做了一身棉衣和棉鞋,尤其是做鞋时母亲又捡回了几十年前的绣花手艺,一共做了三双,直到母亲生病,我们一直也没搞明白,她为什么做了三双,也许是可着布料做,但因最后母亲脚部的浮肿,母亲没能穿上她自己亲手做的鞋,我们也因为疏忽没能让母亲把鞋带走。后来我和姐姐陆续为母亲又准备了内衣和外套、被、褥等,当乡亲们羡慕地看着母亲的穿戴,我们心中稍有些安慰,但心痛的是与做衣服时相比母亲体重减少了有一半,衣服穿着非常宽大,腿部的疾病使母亲不能放松地伸展肢体,母亲蜷曲的腿使我们心痛。 母亲在世时常常津津乐道于过去谁谁谁老后顶的是柏木棺材,我知道母亲喜欢,以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给母亲顶一副柏木棺材不是没有可能,但母亲不是我一个人的母亲,且自古以来有个风俗习惯,埋葬老人是儿子的事,母亲生日时我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了哥,哥说到时买个好松木棺材,我想也行,再没过问此事。母亲匆匆离去,回家后只顾悲伤,母亲下葬前一日才看到母亲的棺木,我无语,只是一副黄毛松的,木已成舟,谁让我是女儿呢?谁又会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呢?也许母亲在另一个世界笑着说:我给我儿子省下钱了。 父亲走后,母亲也一年年走向衰老,后世之事不能不考虑,与父亲相邻相靠是母亲的愿望也是常理,但最终父亲身边没有了母亲的位置。母亲生病后,在老家度过的那段日子把父亲的遗像抱回房间,说明父亲与母亲深厚的感情,虽然母亲说不出浪漫的词语,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定是母亲的期望,虽然最终母亲还算有个不错的葬身之地,但与父亲只能上下相望,也许母亲会在九泉之下笑着说;我给你爸在前面挡风望哨呢。 自古以来,人老故去,入土为安,给母亲抬棺敛墓人数众多,自然有乡邻对母亲的情份在其中,但薄薄的墓门石无力承载厚土,有人说这样墓室易进水,墓室密封是我们的希望,也是完美的安葬,但事出意外。也许母亲会在地下笑着说:有水好,有水土会更结实,水土相亲。 母亲一生思想开放,兴趣广泛,对戏曲喜爱有加,常听母亲说生哥哥时未过百天抱着孩子去看戏,这几年生病后,母亲渐渐失去了对戏剧的兴趣,但大脑兴奋时,也常常会唱上一段,为母亲叫上一般子戏,是我们最后的孝敬,但这一愿望也未能实现,原因还是我们是女儿,做不了主,也许母亲在九泉之下会笑着说:村里唱的每场戏我都能听到、看到,别花那钱。 母亲健康时心在家里,生病后念念不忘回家,我们知道母亲有心病,落叶归根是她的心愿,村里的家才是她心里的家,弟弟为了圆母亲的回家梦,把母亲送回家,但属于母亲的两座院子却没有母亲的安住之地,母亲被迫再次离开属于她自己的家。但又一次的背井离乡深深地刺激了母亲,从那年出来到母亲去世近三年的时间里,母亲一直说回家,并念叨着老家的人,每当我们听母亲说“回家”两字就心痛不已。身不由己,忠孝不能两全,我们不能丢掉工作回老家照顾母亲,所以也不能圆母亲的回家梦,但在最后我们还是希望母亲能回到他生活了四五十年的家,也算是落叶归根,但就这一愿望也未能满足,也许母亲在九泉之下笑着说;我路过咱家门口了,我看到我儿子盖得高楼大厦了。 我了解母亲、我理解母亲,母亲说的最后的心里话一定是:回家吧——回家了——家里真好!母亲的在天之灵不会怪我们,因为她爱自己的儿女,她理解自己的儿女。她不会像我们一样心存悔恨和遗憾,她会含笑九泉的。 安息吧!母亲! 安息吧!妈妈! 永别了!妈妈……………….. 女儿:瑞霞泣书于2008年岁末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