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珍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1370543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8月24日

哈尔滨市赵桂珍老人成首位遗体捐献者

发布时间:2010-08-24 17:08:5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作者:王伟琳 日期:2010年04月04日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两年前老伴已进行遗体捐献

    2010年3月16日

    本报15日讯 (李晖记者王伟琳) 今日,哈尔滨西华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遗体告别仪式。赵桂珍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后,按照老人的遗愿,家属将遗体交付给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的工作人员。这是《黑龙江省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条例》实施后我省首例遗体捐献。而两年多前,赵桂珍的老伴张化安去世后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遗体捐献。

    1

    老夫妇生前共签遗体捐献协议

    赵桂珍老人进行遗体捐献登记是在2006年。她和老伴张化安在看过相关新闻报道后,经过商量决定在死后进行遗体捐献,以这样的方式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两位老人在大儿子的陪同下到有关机构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赵桂珍和张化安都是退休工人,退休前分别就职于哈尔滨绣品厂和哈尔滨林业机械厂。老人的二女儿张秀丽说,父母是都是慈祥、热心的人,家里常是附近老人的聚会之地。6名子女的孩子都是老人照料的,目前第三代中有三人在国外留学。

    2007年,张化安患肺癌,在弥留之际,向儿女说明了后事安排。张秀丽说,当时儿女们都接受不了老人捐献遗体的方式。可是在母亲赵桂珍的坚持下,儿女们遵从了老人的意愿,进行了遗体捐献。

    今年3月11日,76岁的赵桂珍老人因突发心梗去世。儿女们决定遵从老人的选择,将遗体捐献。

    2

    14天哈市20余人登记捐遗体

    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用于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移植是奉献社会、益国利民的高尚行为。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基础课,据省卫生厅统计,全省每年大约需要遗体1500例,但是从2000年至今实际捐献不足100例。

    3月1日《黑龙江省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条例》实施后,首次对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登记、接收、利用和处理等进行具体明确规定,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哈医大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马月秋说,14天来,已有20多人到哈医大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齐齐哈尔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收站姚丽杰表示,连日来打来询问遗体捐献登记的电话不断。

    3

    家属期待建捐献者纪念碑

    采访中,赵桂珍老人的儿女们表示,两年多来每逢清明节,他们只能在街头悼念父亲,因此不希望母亲去世后依然要面对无处悼念的现状。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建立起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张秀丽说,母亲的遗体捐献时,他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我省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办理此事。

    据了解,在武汉、乌鲁木齐等地已为捐献者建起了纪念碑,那里不但给捐献者家属提供一个情感寄托之地,更成为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