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耄耋之年每周仍写新闻评论
王倩回忆,自己刚当老师时面对学生还是有些紧张,“王老师将他逐字逐句写就后又改得密密麻麻的讲稿提供给我做参考,帮我备好课,使我很快胜任了教职”。
王建珂和薛启霞对学生和年轻老师的关怀从学习一直延伸到生活,这也是很多新闻系友对两位先生念念不忘的一个原因。夫妻二人住在山师大著名的“五排房”时,学生就经常去请教问题,很多人围着一张摆满老师亲手做的饭菜的小桌子,边吃边聊,像一场“学生宴会”。
王建珂和薛启霞都是极热爱生活的人,王倩在《幸福的理由》中写道,“住在‘东八’时,他们常于夏日的傍晚加入艺术学院校园内跳国标舞的队伍,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对白发舞伴,矫健的舞步引来众人关注的目光。十年前我搬家时,他们还兴致勃勃地上山采了各种花草,精心制成干花,配上漂亮的大陶瓶老远地捧着送来,为我装点新居”。
最让学生们佩服的,还是二老一直以来笔耕不辍。王建珂进入耄耋之年每周都要写超过5000字的新闻评论观察文章。薛启霞也坚持阅读大量书报,她的博客名为“老妪絮叨”,是她发表对世态观察的“阵地”,几乎每十天半月就会更新一篇。2013年7月,薛启霞在微博发布了一篇讲“老伴”的文章,文风朴实却透出两人相濡以沫的感情。她写道,“退休后,他(指王建珂)曾兼任两家报纸的顾问,并在舜网的‘媒体评说’栏目开了博客。至今已发博文400多篇、几十万字,阅读量十几万。另外,还在大众报业集团、省广播电视厅担任专家评审员,后来又成了《青年记者》的专栏作者。尽管疾病缠身,生活质量不高,但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所以,他活得还挺有成就感”。
2017年12月,王建珂的学术专著《媒体评说》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学术文库”出版。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