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将领戴慕真传略
戴慕真将军传略
戴慕真,原名荣钰,河北藁城南大章村积善堂戴氏后裔,一九〇四年(农历甲辰年二月二日)生于耕读之家。他自幼好学,向乡邻借书,阅毕完好奉还,每受称赞。从县高小毕业时名列第一,家境不济,在班级老师资助下,考入保定师范学校,品学兼优。后来发生学潮,校方认定罢课宣言是他所写,被迫辍学回乡。
一九二五年,他以字改名为慕真,加入国民革命军,历任副官,连、营长,曾参加讨伐东北、华北军阀,以及河南郑州一带北伐战斗。一九二六年入南京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第一总队第三中队);一九三二年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期正则班(本科学制),毕业后放弃国防研究院进修机会,回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任第五十四师第三二二团上校团长,在黔北湄潭修筑公路和机场。在陆大期间,参考外国资料并结合国情,与四名同学编著的《将校袖珍》,曾是国共军队多年沿用的高级军事教材。
七七事变爆发,郝军长率部北上抗日,投入忻口战役。第三二二团布防于烽火台中央阵地的南怀化村迄二〇四高地,十一日战斗打响,十三日战事激化。午夜,当他发现敌步骑兵突袭左翼友军阵地,本团阵地受敌侧射,立即组织百余人自告奋勇的团奋勇队,以少尉排长牛坤山为队长,拼杀夺回。接着双方在南怀化阵地多次反复,白天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夜间再夺回来。他和团副赵子立身先士卒,在前沿指挥作战,投弹射击。十四日,他左上臂被手榴弹炸伤,郝军长专派汽车送下火线救治,并在日记中写道:“今日督战,李师长负伤,戴团长负伤,官兵受伤过多。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后来,郝军长沙场捐躯,他闻噩耗撰写《郝梦龄将军传略》,沉痛致哀并尊为毕生楷模。文中所述(郝)“因不愿打内战多次申请解甲归田,未允”,也表露他不愿打内战之心。此文手稿当时由郝将军子女保存,后载于《藳城市文史资料》第四辑。第三二二团部属翟洪章(二营营副)和秦福臻(五连连长)回忆忻口作战的文章亦在此辑。
一九九七年忻口市在烽火台处建抗战纪念墙,撰《忻口抗战记》,纪念国共合作抗日的典例,并特别记叙了二零四高地惨烈的战斗。南怀化村也修建了忻口战役纪念馆。
武汉医伤初愈,赴长沙任陆军大学战术教官,不久晋第九十军少将参谋长,驻韩城河防。曾率部渡河,协同国共游击部队作战,激战中两名团长牺牲;山地夜行军,部属马匹有坠崖摔死者,足见战斗之激险。
戎行间,著《左宗棠评传》,记叙在腐败朝政下这位爱国将领的生平业绩,辑入当时的“新中国文化丛书第一种”。乡亲从日寇铁蹄下逃难投奔,他一一悉心安置。
任第一〇九师师长时,率部参加灵宝战役。根据抗日战史《豫中会战》(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现存台湾。内含灵宝战役)记载,13天役期里该师共执行作战命令24项,并且是唯一参加了该战役一、二、三线防卫和最后追击任务的建制师,为阻止日寇西侵做了贡献。但由于他作风正派,不善奉承,灵宝战役前线总指挥李延年蓄意刁难,借机陷害,以“指挥无方,畏缩避战”的罪名撤职查办。幸亏国军总部侍从室几位将斡旋救,经何应钦总参谋长挽救,最后被第三十四集团军军事法庭判处十五年徒刑,后刑期改为三年。
灵宝战役,在日军6月11日12时以“第1军作命甲第855号命令”按计划实施撤退的半天前,前线主官李延年错判战局,以战况吃紧,报经统帅部认可,于6月10日24时以“作命第5号”电令全线撤退。总部追查撤军责任,李延年在第八战区灵宝战役检讨会上发言承认:“这次战役,本人督导无力,以致没有达成任务,实觉惭愧,我已请求上级给我严重的处分”。结果,却严厉处罚了四个主要参战师的十名将校主官,包括枪毙三人,徒刑六人,撤职一人。
将军次子戴云江自二〇〇九年起,在乡亲和参战者后裔助援下,根据《第八战区灵宝战役检讨会议录》、《豫中会战》等国家档案,和诸多当事人的回忆资料,作为新颖、有力的证据,以指挥犯严重错误的战役主官李延年为被告,依法向台湾当局提起平反声诉。抗日胜利七十年,灵宝市政协整理出版《灵宝抗战》,其向台湾当局所呈诉状的主文以《我父亲戴慕真在抗日灵宝战役》篇名收录于此书。同年,经其具表递交,台湾当局为戴慕真颁发了抗战胜利纪念章以及《抗胜字第104400及其证明书》。马英九在该证明书中称:“纪念抗战,是为了谴责侵略,促进和平,预防战争。历史的错误,或可原谅,历史的真相,不能忘记”。平反声诉迄今尚未落案,企盼将来两岸司法对接,使十名将校军官的冤案得以昭雪。
一九四七年秋,戴慕真获释出狱,恢复少将军衔,在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担任高级教官,不久调任西北绥靖公署高级参议。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请长假回到重庆家中。次年,他婉辞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任教的邀请,迁家太原,进山西省中学教师师资班,结业前被监押半年,以“审查清楚,自谋生路”结论释放,后陆续在中学担任过几个科目的教员,一九五八年退职。一九六六年六月他被红卫兵遣回原籍,一九六八年夏以"现行反革命"罪名被判刑十年,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日病逝于河北省第二监狱。藳城县人民法院以《(79)法落字123号再审刑事裁定书》“撤销原判,宣告无罪”,对抄没的房产财物作了赔偿。
他一生不沾烟酒,憎恶贪污腐化,尊敬乡亲,关爱部属。他要求子女们报考公费学校,否则供养不起。五个子女后来都完成高等学业,成为高级人才,再晚辈已成年者也都接受高等教育。其中一人获德国硕士学位,四人分获美国硕士、博士学位,可谓不负族风家训。
他喜读史籍诗赋,著述均为其精研崇奉者。《将校袖珍》及《左宗棠评传》现存于北京、重庆等国内外图书馆,译稿《美国简明史》失于战乱而未付印。晚年赋闲整理《元好问年谱》,因故缀止。他读、注《唐诗三百首》甚细,在王昌龄《出塞》一诗的眉首注道:“这首诗唤起读者浓厚的历史感情与对祖国乡土的爱恋”。 在接受“群众专政”的逆境,他仍写信给亲属,表述改造滹沱河河滩,造福人民的期盼。乡亲感念其一生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国家。一九九五年九月四日上海解放日报(本报讯)称其“国民党爱国将领戴慕真”,可谓历史公论。
其祖鸣谦,享年九秩。父岐昌勤俭劳作,一九四零〇年春攀伐树枝时摔伤亡故。时羁於军务,不得尽孝,迄一九五三年他甫出狱即回里完丧慟哀。其妻蒋氏懿真,河西营村人,历经战火动乱厄难,文革遭连累,病困而逝。二〇〇五年戴家坟地被征,他夫妻及其父母分别合葬至山西太原天龙山仙居园陵园。后来,在天堂纪念网建立了《戴慕真蒋懿真纪念馆》(网址:http://imgs.waheaven.com/TT716072378)。
戴云江根据国家相关档案和历史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