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慕真蔣懿真紀念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16072378
本馆由[ dyj037 ]创建于2010年06月29日

谱系图

发布时间:2022-04-30 09:07:25      发布人: dyj037

难得的高考“女状元”

戴慕真夫妇在战乱动荡年代,一直重视子女的教育,使其后人受益匪浅。长女云舒多年离家住校,1945年毕业于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即抗日内迁的北京师范大学)。其四个弟妹也都是随家搬迁,辗转求学,后来分别取得了高级技术职称,云华被音乐界誉为中国巴松(乐器)教育第一人。

云舒的丈夫李星全,河北元氏县人,西北医学院毕业,精通多门外语。三个子女受家风熏陶,虽经文革磨难,凭各自努力,都完成相关学业,进入教师行列。孙子李勃、李澍和外孙女卓玲,更是相继取得博士学位,定居海外。高考“女状元”卓玲的经历,尤为难得。

卓玲读高中期间,正是其母身患癌症;高考前半年,其母病故。就在这样沉重精神负担之下,卓玲不仅学习成绩门门优秀,而且还是全校400米跑的选手。其间,西安交大给她发来保送邀请。她毅然谢绝,并表示,人的一生能有几次高考?!我要凭自己的实力考进我心仪的大学。终于,1996年以900分几乎是满分的成绩获得陕西省高考理工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实现了母亲要上清华的遗愿。

卓玲简单地归纳了她当年的学习心得,愿与大家共勉: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利用时间。父母鼓励我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管好自己。所以从初中开始,我就能很好的安排时间,力图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率。在高三功课最紧张的时候,我也尽量在学校自习时把所有作业做完,这样回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复习。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从来没有在晚上10点以后上床睡觉。

二、大量阅读,汲取课本以外的知识。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堆满了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也许正因为此,我从小热爱阅读,不论是时事,科普,小说还是古文,我都读的津津有味,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里没有的知识。后来我发现,大量的泛读,不仅对我语文和英文的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也让我能够在其他科目的考试中迅速地理解题意,提高了解题速度。

三、学校环境很重要。1993年,我从初中毕业,升入西安高级中学。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一是因为离家近,骑自行车不到10分钟;二是因为我的母亲文革前就在这里读书,而且这个学校有优秀的老师团队。到了高三,功课紧张起来,各种各样的作业和模拟试题开始充斥我的生活。即使这样,我们的班主任一直保证我们每周至少有两次课外活动的时间,给枯燥的高三生活注入一些活力。

回头看看,曾经以为是第一大事的高考,其实也只是人生道路上需要经历的重重考验之一罢了。通过了固然好,但即使失手了也依然有其他的机会。想要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好学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毅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气量。

一门出了三个博士,为各自的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积善堂戴门增添了光彩。磨难中出来的高考女“状元”,堪称南大章戴氏众多学子的楷模。他(她)们表示,编写家谱和族事是一件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大好事,也籍以缕清了先人们的宗亲世系。祝愿《戴氏族事》2022版如期完成,众编委和戴氏乡亲们身体健康!家家幸福!

 

(戴云江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