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人戴就夫,兄弟姐妹相约共读一本书、各写一篇文
缅怀先人,兄弟姐妹相约 共读一本书、各写一篇文 4月5日,气温骤降,雨纷纷,雾缭绕,一花一草皆愁肠。清明节,这是寄托哀思的日子。这一天,戴永玲一家来到了亲人的长眠之地,和往年清明扫墓不同,今年,戴家的兄弟姐妹们相约在已逝父母的坟前,共读一本书,各写一篇文。缅怀逝者,传承家风。 继承传统,先人墓前共读一本书 4月5日上午,戴家20多人聚集在沙市镇团农村老家,“授书”“读书”仪式随即举行,大家共读一本好书。 戴永玲说,爱读书是戴家人由来已久的好传统,她的父母,生前谆谆教诲的一句话就是“要读书”,尤其她的父亲戴就夫,每年都会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人都发言谈谈自己从书中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去年年底,虽然戴就夫夫妇已过世多年,但戴家人照例召开家庭会议,大家都提到了当前不少人在追求物质财富时忽略了精神财富的积累,变得不爱读书了。戴永玲的姨侄建议,“不如大家共读一本书,算是集家族的力量践行先辈们‘要读书’的优良传统。” 这一建议得到所有人认同。4月5日,一本以“怀念逝者、珍惜眼前”为主题的书籍《相约星期二》发到了每个家庭成员手中,在老家地坪,大家团坐在一起,纷纷挑选其中的一段文字朗诵并分享。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略带清冷的山风,传送着这幅认真而温暖的画面。戴永玲认为,一定会有一种力量让她已逝的父母感受到他们的心意,而她父亲,应该还如同过往一般,含着微笑认真倾听。 缅怀父亲,兄弟姐妹相约各写一篇文 戴就夫曾在浏阳多个乡镇从教,他桃李满天下,还乐于助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制联写诗家喻户晓,他也留下了不少墨宝和对联。 这几年来,戴家兄弟姐妹六人坚持沿着老人曾走过的足迹一一去寻访,感受父辈矗立不散的精神,同时搜集着戴就夫生前创作的诗词歌赋以及对联,计划为老人结集出书。 “父亲的为人品性,是我们子女的精神丰碑和家族财富。”戴永玲说,在老人过世后,兄弟姐妹们就计划要把老人曾经创作的诗词歌赋等搜集起来,作为精神财富在家族留存。 目前,戴氏兄弟姐妹六人已搜集到戴老先生诗词百余首、字画十余幅,但这仅是老人的少部分创作。为了丰富戴就夫的印象,戴永玲建议兄弟姐妹们“共写一篇文”用以缅怀父亲。这个提议原本只是希望戴氏兄弟姐妹六人参与,没想到大家的伴侣、孩子,甚至孙辈都响应起来,主动撰写心目中的戴就夫,最后收到了文章十余篇。 思念成河,满溢成册,拾捡一枚怀恋,亦是一种芳香。在共读一本书之后,戴氏家人纷纷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站在坟冢之前念给先人听。 “这就是清明的意义吧。”戴永玲感叹道,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带着思念去缅怀,带着力量去延续,让先人的精神发扬光大,这就是传承。(奖励线索提供人兰女士线索费40元) □新闻延伸 坚定初心延续家风家训 恐怕戴家人自己都没想到,这个“相约清明,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的家族活动能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怀念逝者、传承家风的这股正能量得到许许多多人点赞,更多人参照戴家人“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的做法,纷纷寄情于读书和写作,缅怀先人。 昨日,在戴永玲的办公室里,有着许多戴就夫生前留下的诗词、书画、对联等作品,并且书册初稿已成。戴永玲说,“共写一篇文”的活动是子女后辈们对老人的想念,也是丰富老人的音容、丰富这本书的一部分,他们会精心挑选置于书本最后作为“心香一瓣”的章节。 也许初衷,只是为一名已逝者出一本书,但这事的意义,却不止是一个家庭的孝道。 “非常支持戴家子女的做法,戴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重的人。”浏阳知名作家张星波,曾是戴就夫在张坊教书时期的同事,他评价道,戴就夫是一位有情有义有才有德之人,值得世人尊重;戴家子女的做法,亦值得效仿和学习。 同是教师的汪贤利说:“虽然没有和戴老先生共过事,但是戴老先生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等后辈当以之为楷模。” “戴家兄弟姐妹们正在校稿,书册将在阴历三月二十三之前出书,感恩所有人的支持,戴家人将坚定初心,延续家风家训家族文化,做一个有爱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戴永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