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松自救生命的五种尝试
由于家境特殊且极贫困,面对治疗需要的几十万费用,莫向松想了很多办法。
一、学校募捐
筹款6万余元,已在6次化疗中用光。
二、喝养父母求来的偏方苦药
每天和着醪糟服下,但并没有缓解病情。
三、裸晒癌细胞
被指并无科学依据能杀死癌细胞。
四、网上公布账户和真实信息
只收到2000元捐款。
五、下跪求借款100万
收到捐款9000余元。
目前,由于经济原因,目前本该进行第7次化疗,但莫向松还没有到医院治疗。
6月30日,莫向松偕14名大学生集体下跪,举牌向四川富豪借款100万治病。
莫向松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登上《人民日报》,会是以这样的形式。
莫向松是四川宜宾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2011级学生。2013年11月,他被确诊患急性白血病。因为向四川新希望集团老板刘畅跪借百万,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7月4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白血病大学生下跪欲借款百万:点名式慈善要不得》的评论,署名为雅婷的评论员指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正义和爱心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莫向松称,他只是在多种尝试后,再“争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但网友却轮番在他的微博、QQ空间、日志中骂他,甚至骂他的同学……“逼捐”、“道德绑架”这些字眼一次次砸中他,以及他原本毫不知情的家人。
昨日,莫向松承认此前的裸晒、下跪等举动均有幕后推手进行策划安排。他表示,自己只是想获得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下跪借钱,患病的前后,莫向松究竟经历了什么?病有所依的愿望,离他和像他一样经历病痛的人,究竟还有多远?
贴带刺玫瑰下跪
莫向松被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8个月了,他已经进行了6次化疗,收到了2张病危通知书,花了10万余元,从55公斤瘦到45公斤。
6月29日,莫向松在QQ空间发布一条消息,其中说:“同学朋友们好:大家都知道我的病,我不想向病魔认输,我要自己拯救自己。我明天将会去争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希望你们能来到现场,做我坚强的后盾!”
当天,同学们返校领取毕业证书,没有人知道他要干什么,但仍有14名同学决定前去捧场,同学李琴(化名)认为,这是莫向松在校园社团广结人缘的缘故。
6月30日早晨,莫向松提着一捆红玫瑰,手握一卷喷绘,上面写着“请你借我100万救命,我为你公司打工一辈子”字样。
在尝试了学校募捐、喝养父母求来的偏方苦药、裸晒癌细胞、在网络上公布自己的账户和真实信息后,莫向松偕14名同学向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畅下跪借款100万元。这是他为了活命,想到的第五种办法。
对于为何选择向刘畅借钱,莫向松称,一来想到新希望集团是四川首富,二来自己是借,新希望集团的业务与莫向松所学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相关,他愿通过打工的方式来偿还。
在同学的帮助下,他周身贴上带刺的玫瑰,寓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时他建议14名同学一起下跪,因为“这样显得更有诚意”。
“他太想活下去了”
让莫向松始料未及的是,“跪借百万”一时间让他陷入舆论漩涡。
7月4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白血病大学生下跪欲借款百万:点名式慈善要不得》的评论,署名为雅婷的评论员指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正义和爱心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当天,莫向松的QQ突然新增了200多个好友,此外,他还接到了来自各地的22个电话,13个未接。
一位西安的网友称,“我代表全国网友质疑你,你这样做是无耻。”
莫向松回道:“我只是想活下去,你没有得白血病,不能理解我。”
对于下跪借钱的行为,当天陪同莫向松下跪的同学陈洋说:“他平时是一个很倔强、自尊心很强的人,这样做,一定是经过挣扎的,只能说明他太想活下去了。”
由于经济条件和身体原因,本该进行第7次化疗的莫向松还没有到医院治疗,谈到自己的下跪行为,他说,“有人说那样他们(新希望集团)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借我会有更多人找他们,不借我别人会说他们,我当时没有想到,后来觉得那样做不太好。”
“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他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借钱。”莫向松56岁的养母卢存芬告诉媒体,6月30日,她看见儿子拿着很多玫瑰花出去了,直到第二天,她才从邻居处得知儿子是去借钱。看见电视中儿子下跪的场景,卢存芬哀叹:“我们家就靠种菜为生,确实拿不出钱了。”
7月3日,早报记者电话联系新希望董事会秘书向川,对方以信号不好为由挂断了电话。新希望集团曾对当地媒体表示,对此事不予置评。
被命运大锤反复砸中
在治疗期间,莫向松结识了一位来自四川甘孜的病友,21岁,也是白血病,两个年轻人还曾在医院的篮球场有过一场对决。6月底,他给莫向松发来几张照片,照片中的他已经剃光了头发,准备做骨髓移植。
据莫向松说,病友家有上百头牦牛,上千头羊,他还有兄弟姐妹,可以帮助他进行骨髓配型。
“我们住在同一个房间,但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更何况我连骨髓都没有找到。” 莫向松说。
不管用什么方式,一定要活下来,这是对养父母唯一的安慰,莫向松想得很清楚。
一开始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从未走出过四川的莫向松想到的是放弃——收拾行囊,去看一眼大海和草原,如果发病,走到哪儿,就在哪儿离去。
家人收到两次病危通知书,死亡气息刮过面颊,这让莫向松转变想法,他决定想尽一切方法活下来,不再拖累父母。
莫向松是莫家抱养的孩子,从小被外人视为一个家庭的累赘,但莫氏夫妇对他视如己出。
24年前,莫向松出生在四川宜宾市宜宾县王场乡的一户农家。他是家里的次子,属于计划生育外出生。他的父亲吹得一手好唢呐,村上红白喜事都喜欢请他去,母亲在家耕种田地。
1990年,父亲跌倒致精神失常,母亲因为难以承担家庭重负,又担心超生被抓,以喝农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时,莫向松3个月大。
奶奶苦苦求同一个生产队的莫家收养这个孩子,莫氏夫妇并不宽裕,家中已有一女,但还是决定收养他。
对于这事,全村人都不把它当秘密。莫向松从记事开始,就有人指着马路上那个拦车大骂的男人说:“那疯子就是你爸,你妈喝农药死的。”
莫向松小时调皮,总和养母斗嘴,养母打过他之后失声痛哭:“如果你不命苦,不会到现在这个家里来;我不命苦我也不会收养你。”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不幸都要发生在他的身上,堂姐莫燕玲回忆起儿时姐弟相处的时光不禁感叹。她说:“小松来到莫家时,我二妈没有奶,就只有蒸南瓜给他吃,他也喝过我妈的奶,在这群一起长大的小孩中,小松是最懂事的,学习也最好。”
据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血液肿瘤科医生朱剑梅介绍,对莫向松来说,现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骨髓移植。
骨髓配型成功率在直系亲属之间较高,因为生父身体状况不佳,加上年龄大,莫向松想到向大哥求助,但他之后听说大哥不久前做了一次手术,莫向松决定不再开口。
莫燕玲来看他,“他嬉皮笑脸的,像个猴。”但实际上,他已经瘦得颧骨突出,坐几分钟就累,需要靠在沙发上歇一歇。
医生曾告诉莫向松,第一次化疗结束后他的身体非常适合做骨髓移植,但因为缺乏配型的骨髓和治疗费用,莫向松只能放弃。继而他又进行了5次化疗,身体状况也随之下降。
病有所依还有多远
因为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莫向松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找学校求助。学校为他组织了一次募捐,筹款6万余元,但已在6次化疗中用光。
2013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发布《中国贫困白血病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说,中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余人,其中,白血病患儿占1/2。如今,白血病通过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80%至90%可缓解。然而,其治疗一般需2至3年,费用10万至30万元,骨髓移植费30万至100万元。
莫向松的养父母曾从宜宾老家求得土药方,要他每天和着醪糟服下。为了不让双亲失望,他捏着鼻子把药灌下。土方并没有缓解病情,对他来说,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治疗双亲的担忧。
6月17日下午,刚刚化疗出院的他赤身躺在一草坪上,自称“希望用太阳光杀死癌细胞”。“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只是突发奇想,即使没用,就当释放压力吧!”
“裸晒癌细胞男孩”登上当地新闻,莫向松把自己的银行账户、真实信息公开,事后获得2000元捐款。
在下跪借钱吸引全国媒体关注后,莫向松收到捐款9000余元,远不及他期望中的100万。
于是有网友支招,为何不找政府,不找医保报销?
大一入校时,莫向松曾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四川大学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细则(2011-2012)》的规定,6次化疗可报销比例为50%。
据莫向松家乡宜宾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一位姓阳的工作人员介绍,患者可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每年度最多可得3万元,但大病救助需要在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报销之后才能进行。
骨髓移植所需的费用可能达到50万元,购买报销额最高为40万元的大病医保,是目前莫向松唯一的办法。
由于大学生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医保需在每年9月同时进行购买,逾期不再办理,本应于2014年毕业的莫向松只得休学一年,保留学籍,购买大病医保。
但莫向松碰到了这样的难题,他初次参保,需缴费满6个月,从2015年3月起,住院的费用才可享受大病医保报销。
如果现在出现合适的骨髓,在无钱无大病医保的状态下,莫向松也无可奈何。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称,初次购买商业保险大病医保有一个等候期,“如果没有等候期,有些人不生大病不买,生了大病才买,这会造成冲击,商业医保难以维持收益。”
让莫向松最苦恼的是,所有的治疗都得先行垫付,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筹集骨髓移植的钱。
蔡江南认为,针对经济条件困难的病人,相关部门不应让他们先行垫付,而是直接报销。
2014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总会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陷入生活的窘境,基本保障兜不住,还要进行社会救助。我们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
莫向松正面临这样的窘境,等待合适的骨髓,等待筹够的看病钱,等待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