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原哈尔滨分行行长冯青山同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49818675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07月06日

抗战经历中难忘的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5-09-08 19:21:05      发布人: ff
1938年初,我17岁就参加了八路军115师当战士。1941年起先后在115师司令部、胶东军区、渤海军区、新四军军部机要科任机要员,负责译电工作。回顾抗战历程,尽管星移斗转,时光已过去70多年,但在我脑海里总是有几件事历历在目。
一封家书的辗转历程
在敌后抗战最艰难的1942年,我已参军远离山西蒲县老家五年了。家中的父母并不知道我在哪里,我也非常思念他们。1942年秋,115师机关驻在山东滨海区蛟龙湾、朱繁一带。当我得知机要科长何祖福同志要随从华中途径山东视察的刘少奇同志回延安的消息,就萌生了想请何科长,捎一封家书的想法。经请示,何科长欣然同意。由于当时我的家乡已属敌占区,环境极其复杂且部队有严格保密纪律,我只能在信中写道:父母大人:我现在在山东滨海做生意,一切顺当,二位老人不要挂念。望二老保重身体!儿国光(原名),1942年6月。
家书写好后,交何科长审阅,并请他捎去老家。由于部队经常转移,这封家书自此后就渺无音讯。1951年,即参军离家14年后,我回家探亲才与父母团聚,这时才知道那封家书是历经艰险,才秘密转到父母手中,当时,父亲因我参加八路军,被日伪警察局关进监狱,后经邻居联保才释放回家。伪警察还三番五次查问我的情况。1942年冬初的一个傍晚,一位陌生人来敲我家大门,问是不是冯德富家?父亲回话说是的,来人左右张望了一下,非常小心地悄悄说,你儿子来信了,请收下。父亲忙问送信人的姓名,可送信人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父母看了我的信,知道我健在,才一颗石头落了地。父亲估计信可能是地下党送来的,为了安全,立即把它烧毁。二位老人在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中,苦熬了十几年,终于在解放后实现了团聚的心愿。二位老人生前多少次念叨要寻找那位送信的地下交通员,一直未能遂愿,甚为遗憾。
在战争年代,交通不便,艰险多变,我的家书居然能辗转送到父母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难忘的事啊!那位不知姓名的送信人,您现在在哪里?
二块月饼的深情厚谊
1942年,我曾担任山东抗大校部机要组组长。迄今,我仍难以忘怀山东抗大校部党政领导对我承办机要密码通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其中令我难忘的一件事,1942年8月中秋佳节的一天早晨,我正在翻译来自115师师部的电报,突然有人敲门。我当即处理好密码电报,开门看是周纯全校长,我当即请他进屋。周校长深切地说:小冯,中秋佳节,我送点月饼给你。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说谢谢周校长。周校长见我正在工作,没多待,临走时,特别嘱咐了一句,要注意安全。周校长送来的二块月饼,我吃了一块,另一块送给了闫捷三教育长的勤务员颜志高。现在虽经几十年,但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二块月饼虽然事小,但却浸透了革命战友的深情厚谊,我永远怀念他们!
许世友亲笔起草的一封电报
1943年6月间,胶东军区驻在海阳县战坊泊村。“七·一”前夕的一天,我给许世友司令员送电报,许司令员签阅电报后片刻,对我说:小冯,你待一会儿,“七·一”党的生日快到了,我要向党中央、毛主席发一个电报,一来表示对党的生日的祝贺,二来对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接着许世友向我语重心长地讲述了1937年3月间他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发生的情况。然后,许司令员拿起笔亲自起草了电报稿:党中央、毛主席:值“七·一”党的生日之际,我向党中央、毛主席表示祝贺,对毛主席挽救我在抗大所犯错误的恩情永不忘,我决心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奋斗终生。许世友,1943年6月30日。事后,我把这封电报稿按电报拍发程序,立即向中央做了拍发。抚今追昔,许世友同志戎马一生的历程,忠于党、忠于毛主席,终身为革命的高尚品德,一直教育着我、激励着我!

时光荏苒,抗日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而在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之中,我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2012年2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