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西贝柳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5597226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16日

作品一览

发布时间:2010-11-16 17:06:1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芬兰民族音乐之魂 最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它的作曲者就是伟大的芬兰人西贝柳斯。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所写的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整个乐曲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后来,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 后来,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他和理查德·施特劳斯曾经被称做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芬兰颂》以一种召唤人民武装起来的庄严的、不协和和弦的铿锵声开始。只要那些俄国人占领着芬兰,他们就不允许这个作品公演,因为怕它会煽动芬兰人的反抗情绪。当芬兰终于获得自由时,政府每年发给西贝柳斯一笔养老金,使他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用于作曲。 在西贝柳斯时代,芬兰人已经从一些民间艺人和乡下的老百姓那里收集到了所有的芬兰古传说,并且将它们汇集在一本题为《卡列瓦拉》的丰富的芬兰传说集里。西贝柳斯使用真正的民歌曲调,将《卡列瓦拉》的精神渗透在他所有的作品里,甚至在那些伟大的交响曲里。

  他的大多数音诗把《卡列瓦拉》的各部分绘成一幅幅音画——例如他那首《图翁涅拉的天鹅》描写了一个死亡区域,被一条黑河围绕着,在上面有一只天鹅总是唱着悲伤的歌曲。那首伟大的民族主义的音诗《芬兰颂》用音符讲述了一些关于在人类有记忆以前就住在黑暗森林里的勇敢的诸神和英雄们的故事,但它更多地讲的是每个乡下人心里的爱和自豪感。由于芬兰政府的津贴,西贝柳斯才能把长期安静的岁月用来创作交响曲和音诗,并且使作品都渗透着古老的芬兰民间传说的精神。他一直生活在离芬兰首都二十英哩的可爱的农村庄园里,他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在贝多芬的旁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