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所找的亲人在1948年4月牺牲
今年11月15日,陈明德的儿子陈源波和8个堂兄弟姐妹一起,带着爷爷早年的照片、同事的回忆和家信等珍贵资料,从重庆出发千里赴阜南寻亲。
临行之前,陈明德老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平静。他没有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我们猜测也许那时他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踏实的感觉,还有一些或许是对有可能失望的坦然……
寻亲的队伍在阜南县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王学科的带领下,找到了现年90岁的石恒山老人,他说:“那是1948年4月28日早晨,陈指导员(即陈寄宇)正在给别人送粮食,当时我听到枪声后就告诉陈指导员敌人来了,叫他离开,可陈指导员为了掩护其他战友离开而没有离开,叫我先走,后来我才得知陈指导员牺牲了……”
陈源波拿出爷爷当年的照片,石恒山老人一眼就认出了陈指导员,他说:“陈指导员给我印象很好,说话和气,见人热情,个子不低,眼睛不好,经常离不开眼镜,很像四五十岁的年纪,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陈寄宇”就是“陈继宇”
根据对大量证据材料的综合分析,经过多次的走访寻问和辨认照片,陈家几代人苦苦找寻的亲人陈寄宇就是阜南革命先烈陈继宇,安徽阜南县党史办也发了一份函,予以确认。
一家人曾经想过把他的遗骨迁回祖籍,可是陈继宇烈士的烈士陵园在当地已经成为红色教育的基地(1958年陈继宇烈士长眠于此),每年都会有无数人在那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的精神在阜南县正在一代代地传承。
经过全家的商议,大家决定不迁回亲人的遗骸,打算只在他的家乡——荣昌烈士陵园为他竖一块碑。
父亲终于找到了,84岁的陈明德老人这一次心里真的平静了。子孙们也带着这个好消息在陈明德母亲的坟前告慰了她的亡灵。陈明德老人没有去,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了,他用淡定、释然的微笑结束了这段62年的“寻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