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399506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1日

早期经历

发布时间:2010-12-11 16:53:1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童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先生所办的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子读诗书,1908年,张国焘来到萍乡县县立小学读书。1912年,张国焘来到由萍乡县县立小学改成的县立中学继续学习。1914年,张国焘因为替“违纪”的同学辩护,受到舍监要开除他学籍的威胁,便离开萍乡中学,到南昌心远中学就读。心远中学是由著名教育家熊育锡创办的一座学校。学校主张崇尚科学,反对守旧;注重西学,反对八股。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国焘“越过了攻读经书的范围,开始来敲近代知识的大门”。并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的学生。
  1916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演说。此后一段时间积极筹备并进行长辛店补习学校的讲演(对象为工人),为以后的工人运动打好了基础。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并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在1921年年底参加莫斯科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是中共唯一见过列宁的人。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4年12月中旬,张国焘率领了一个数约十人的铁路工会的代表团到天津去探望报病的孙中山,并与李大钊二人代表中共与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组织一个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以汪精卫为首),商讨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的相关决策。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工农部主任。1926年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他执行妥协退让政策。1926年底,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1927年7月陈独秀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鲍罗廷根据共产国际”训令”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为成员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兼常委。同年7月,他受临时中共中央委托赴南昌阻止发动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