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肃人物年表
1897年 在家中后园培英书屋从师受业,习《三字经》、《千字文》等。
1898年 读《论语》、《诗经》等,习对对子,五岁就有神童之誉。
1902年 父亲病逝于南昌旧居,享年四十八岁。
1904年 奉母命赴南昌府应童子试。
1906年 科举制度废除,得沈曾植关顾,入南昌府洪都中学为插班生。
1909年 春,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入学未久,被学校选派朝见慈禧太后;冬,参加慈禧与光绪帝的出殡。
1912年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返回江西。秋,考取江西省赴美留学资格,启程前与王蓉芳结婚。
1913年 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农学院,先学农艺,后改学植物学。在《留美学生季报》、《南社丛刻》发表诗词。
1914年 母亲病逝于南昌,享年四十八岁。
1915年 加入中国科学社,开始在《科学》发表论文。
1916年 获学士学位回国。往北京大学谋职未果,在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教授英文。
1917年 回江西,由省实业厅派往庐山任森林局副局长。在庐山大作宋体诗。
1918年 调往江西省实业厅任技术员,9月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请,任该校农科教授。
1919年 在《东方杂志》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北京大学陈独秀、胡适等所倡导的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提出批评。当选中国科学社书记。
1920年 7月,往浙江东部大举采集植物标本。
1921年 又往江西采集植物标本。与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发表《评〈尝试集〉》。
1922年 翻译《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及撰写评论清代诗词论文多篇刊于《学衡》。参与组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该所植物部主任。
1923年 9月,再度赴美,入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留学。
1924年 获硕士学位。继续为《学衡》写稿。
1925年 完成《中国有花植物属志》,首次对中国植物进行全面整理,获博士学位,随即回国,仍任教于东南大学。在《东南论衡》发表《东南大学与政党》等时论文章。
1926年 4月王夫人病逝于南京。6月辞去东南大学教职,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专职从事植物学研究。10月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三届太平洋科学会议。
1927年 与陈焕镛合著《中国植物图谱》第一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共出版五卷。续娶张景珩。
1928年 参与创建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任植物部主任。
1929年 出席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举行的第四届太平洋科学会议。
1930年 当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委员。
1931年 派遣蔡希陶赴云南进行大规模的动植物标本采集,此项工作持续十余年。
1932年 任静生所所长。在《国风》半月刊发表《今日救亡所需新文化运动》等文章。
1933年 发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帮助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组织成立农业院。
1934年 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当选中国植物学会会长,建议编著《中国植物志》。
1935年 中央研究院成立评议会,当选评议员。
1936年 与蒋介石谈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项事业的改革。
1937年 与加州大学古生物学家钱耐合作研究山东山旺系新生代古植物。
1938年 创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于昆明。
1939年 抗战爆发后,在敌占区北平潜心科学研究。
1940年 在北平难以生存,往昆明亲自主持农林植物研究所工作。10月抵江西泰和,出任在此新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出席在重庆召开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第五次年会。
1941年 北平静生所被日军强行占领,在中正大学设立静生所工作站。
1944年 被迫辞去中正大学校长,仍任教于该校。
1945年 主持北平静生所的复原工作。
1946年 在《观察》发表《中国之改造》系列文章。
1947年 与郑万钧一起发现活化石水杉新种。
1948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其间参与“独立时论社”,撰写大量政论文章,刊于全国各大报纸。积极组建“社会党”。 与郑万钧合着《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发表于《研究汇报》,震动当时国际植物学界。编辑出版《中国森林植物图志》第二卷。
1949年 静生所被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接收,改组为植物分类研究所。任该所三级研究员。
1950年 发表论文《被子植物的一个多元分类系统》,出版《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一书。
1952年 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受到批判,作三次检讨,方才通过。
1953年 著《经济植物学》一书出版。
1954年 著多卷本《经济植物学手册》开始出版。
1955年 著《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出版,因书中批评李森科伪科学而遭到批判,该书被禁毁。
1956年 受邀参加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升为一级研究员。
1959年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立,当选为委员,承担编写任务。
1960年 请钱钟书代为编订平生诗作《忏庵诗稿》。
1961年 作《水杉歌》长韵。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多次遭到批斗、抄家之辱。
1968年 7月16日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寓所,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