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二级上将,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6215554
本馆由[ 韩氏家族 ]创建于2010年10月25日

韩复榘的灵柩被安葬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

发布时间:2021-12-12 09:49:43      发布人: Jackson

韩复榘祖籍湖北武昌府蒲圻县  ,明永乐年间先祖徙河北霸州蒲疙瘩定居,清初再迁东台山村,到榘辈已十八代。

清光绪十七年农历正月初五日(1891年1月25日),韩复榘即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城东九公里中亭河畔三面环水的东台山村。有六间平房,三十多亩耕地和自养畜及碾磨等。 

韩复榘年幼时因家里人口多,较为贫因,宣统二年(1910年),韩复榘离家另谋生路,闯关东到辽阳。正值北洋第二十镇在新民府招兵,韩复榘毅然吃了军粮,编在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当兵,冯玉祥见韩复榘外表斯文,还能写得一手好字,颇为喜爱,就叫他当了司书生。从此,韩复榘在冯玉祥手下,逐级提升,与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成为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被称为“十三太保”。

西北军中

韩复榘因有一定文化,不到半年就由正兵提升为营部司书生,并与冯建立了较好的感情。他参加了冯组织的反清组织“武学研究会”,并成为骨干之一。辛亥革命后随冯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还乡。民国元年(1912年)再次投冯玉祥部。初任秘书,后任连长、营长、团长。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韩复榘任国民军一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1月,国民军进攻天津,韩复榘率敢死队首先攻入天津,并由此被升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天津警备司令。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部退至宁夏时,韩复榘投靠山西商震,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同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复归冯部,任援陕军第六路司令。

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冯玉祥所部国民军联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韩复榘所辖第六路改为第六军,后又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7月,第二集团军进军河北,韩复榘率部由洛阳出发,渡过黄河,9月,韩复榘在禹县打败靳部。10月下旬,奉系张宗昌大举进犯豫东,韩复榘率部抗敌,敌军重创。11月,韩复榘任第二集团军中路总指挥,大胜直鲁联军。12月份与第一集团军会攻徐州,将直鲁联军主力消灭。

民国十七年(1928年),韩复榘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师师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奉军进攻河南。韩复榘担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6月,韩复榘率部击溃奉军,攻占北京南苑。民国十七年(1928年)底,韩复榘受命担任河南省主席,但不久又被冯玉祥免去师长职务,韩复榘与冯的矛盾日益严重,并萌生投靠蒋介石之心。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22日,韩复榘与石友三联名发电,表示“维持和平,拥护中央”,接受了蒋介石任命的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的背叛,使西北军事集团由此走上了没落的道路。

执政山东

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韩复榘任“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开赴山东, 韩复榘于9月在济南任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对山东的统治。韩复榘督鲁八年,捕杀大批共产党员、无辜群众,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

为巩固山东地盘、保存实力,他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一方面截留地方税收,扩充自己的军队,大力推行“清乡”、“剿匪”、“澄清吏治”、“乡村建设”、“新生活运动”等;另一方面,重视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韩在山东的统治始终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有一定矛盾,实际上是处在半独立的状况。 

抗战爆发

1935年后,随着华北形势的变化,韩夹在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之间,力求自保。为此,他一方面取缔反日宣传,解散抗日组织,竭力讨好日本,与日本驻济南武官花谷交往密切,挟日本势力不让蒋介石的部队进驻山东;另方面,他也不完全听日本摆布。1935年后,日本几次诱使他参加“华北自治”时,他怕被人骂作“汉奸”而不肯干。日本驻济领事怕他“蛮干”(一次,日领事邀他“赴宴”,他调炮队巡守在使馆外),也不敢过分胁迫他。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12月21日韩复榘发出“马”电,对张学良、杨虎城表示支持,并准备派兵袭击由何应钦率领攻陕的“中央军”的后路。韩的这一举动,加深了其与蒋介石的矛盾。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日军进攻山东时,韩复榘曾在德州抵抗日本的进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军进攻山东时,韩部损失较大,德州血战韩部三个师损失过半,加之蒋介石调走韩部所属炮兵,军事上的不利致使韩复榘转变态度,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放弃济南。韩复榘撤离前夕,下令焚毁省政府、进德会等,名曰“焦土抗战”,实施坚壁清野。

当日军推进到山东时,韩复榘面对日军的咄咄逼近,加之临战之际,蒋介石不信任他,把许诺调给他的中央军重炮旅调配给汤恩伯部,韩复榘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保留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日之内便弃守了原本预计可守数周的黄河防线。

韩复榘离开济南后,李宗仁电令其死守泰安。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接电,又是大怒,将韩电转给蒋介石,指韩复榘不听指挥。另一方面,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秘密联络,企图共同发动反蒋运动。韩复榘的这些行为使蒋介石下定了肃清他的决心。 

遭到处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韩复榘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榘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复榘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复榘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然而,在审讯中,韩复榘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法官再问,还是一言不发。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复榘罪状和革除韩复榘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因此,韩复榘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时左右,被军统特务押在武昌市平阅路33号内院一座小楼上枪决。 

过后,蒋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战中的功劳及其部下的劝说下准其安葬,因韩复榘是二级上将,又是一省主席。韩复榘的灵柩被安葬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韩复榘之墓”五个大字(1954年韩复榘的灵柩经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迁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