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禅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6422016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0年11月25日

11月20日--11月26日 有明禅师圆寂念佛回向法会

发布时间:2010-11-25 00:50:33      发布人: jackson
 

     有明老和尚,俗姓焦,祖籍河北省平山县西黄泥村,生于一九一七年。一九二三年七岁时,在河北省平山县延寿寺礼通贵法师剃度出家。一九三六年二十岁于山西省宁武府延庆寺受三坛大戒后,到五台山广济茅蓬,潜修禅学后。外出游方,先后到河南省太白顶参禅,继到湖北省随县海会寺任监院四年。又到法云寺、山东济南净居寺、北京兜率寺、浙江金华报恩寺等寺院任监院。在诸寺禅堂坐禅修持,造诣逐步深邃。一九四七年报恩寺被毁,后来进浙江金华中医院,从事医务工作八年。一九六二年在浙江龙游县虎头山公社参加农业劳动十年,一九七三年,户口迁回故乡平山,继续务农。一九八一年,政策落实,寺院开放,有明禅师又回到浙江义乌云黄寺研究禅学。一九八三年,国务院批准河北省正定县临济禅寺为佛教道场,向国内外开放。有明禅师受河北省委统战部、宗教局之邀请,任临济禅寺住持。一九八九年远道赴广州接法,有明禅师拜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禅师,亲承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的法卷、衣钵。一九九零年,有明禅师晋升临济禅寺方丈。有明禅师今年九十有二,一生节俭,生活简朴。他常说:“佛法无边,广度众生。寺院是弘法利生道场,不是世俗交易场所,大家要好好念经,诚心学佛,勤习佛法,方得彻底觉悟。”

 

  唐咸通八年(867年)义玄禅师圆寂。遗骸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两塔藏之,一塔建於河北大名,今已不存。另一塔在正定临济寺内,唐懿宗赐谥义玄为“慧照禅师”,赐塔为“澄灵塔”。临济寺在宋金战争中毁於战火,唯塔独存。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予以修复,但仍保留了唐代建筑风格。
  元朝时临济寺再度兴盛起来。海云和尚主持了重修和扩建,新建殿宇巍峨壮丽。元葛罗禄乃贤所著《河朔访古记》载:“临济寺在真定府城中,定远门街飞云楼之东。其三门下有唐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细”。元至元二年(1309年),赵孟俯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文,立於寺中。

  明朝正德六年(1521年),临济寺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澄灵塔、祖堂及僧房。新立石碑由王饼撰记,郭希愈书。到明末清初,寺院荒废。清朝雍正皇帝敕“封唐镇州临济寺僧义玄为真常惠幽禅师”,并拨银重修了寺庙。道光十年(1830年),总兵舒通阿出资再度重修,并将祖师殿移到大雄殿两侧,使殿堂布局有所改变。抗战时,临济寺除澄灵塔外,有祖堂三间东配殿三间,1947年底,这些殿堂都被拆毁,仅存澄灵塔孤荧而立。1984年,临济寺交给佛教界管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这座千年古刹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临济宗不仅在中国国内传播,还流传到海外。1168年日本滋贺县比睿山僧侣荣西到我国学习佛法,巡拜了天台山、庐山、阿育王寺,将临济宗黄龙派禅法传入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其后日本俊芿禅师入宋,传临济杨歧派禅法於日本。清初,福建福清县黄檗山万福寺临济宗隐元禅师赴日建“宇治万福寺”,立黄檗宗。因此,日本黄檗宗实为中国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临济宗、黄檗宗至今仍是日本的重要宗派,拥有信徒三百多万,寺院六干多座。1979年5月,两宗联合成立了对外友好组织——日中友好临黄协会,从1980年起,每年派遣代表团访华,朝拜临济禅师塔,并捐款维修,为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往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

  1986年5月19日,以松山万密为名誉团长、盐泽大定为总团长的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百人同中国佛教徒一起,云集临济寺,隆重举行庆祝祖塔修复落成剪彩仪式和诵经法会。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和松山万密长老为修葺一新的临济禅师塔剪彩。赵仆初会长为“重修临济塔功德圆满,书赠日本日中友好临济黄檗协会访华团诸长老大德”诗一首:“历历孤明,照彻边际。巍巍一塔,撑柱天地。曲唱黄檗,风嗣临济。法幢同扶,两邦兄弟。”

  临济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3o.47米,建在八角形砖砌基台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再上是砖砌须弥座。束腰正面镶嵌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谕旨石刻。须弥座上由勾栏、斗拱组成一围平座,勾栏上雕“”字图案和花卉图案。平座上以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第一层较高,四正面为砖雕拱形假门,四侧面饰方形假窗,转角刻圆柱,柱头有卷刹。正面有“唐临济慧照澄灵塔”石匾。第二层以上,层高逐减,密檐相接,各开间宽度也相应递减,形成协调轮廓线。塔各檐下均施砖仿木构斗拱,平座和第一层檐下为五铺作出双杪。塔身各檐角梁为木制,檐瓦、脊兽和套兽均为绿琉璃制作。各层檐角悬挂风铃,微风吹来,叮吟作响。塔顶覆绿琉璃瓦,塔刹由仰莲、宝瓶、相轮、圆光、宝盖、仰月、宝珠等组成。整个塔显得清秀玲珑,稳重挺拔。 

    自1984年以来,在政府的支持和日本临济宗、黄檗宗的帮助下,临济寺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开光法会由中国佛协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住持、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法师和日本临济宗永源寺长篠原大雄长老主持。中日两国佛教弟子诵经回向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目前,临济寺已修复了山门殿、大雄宝殿、法乳堂、传灯堂和僧寮,使寺庙初具规模。

  山门殿为歇山式灰筒瓦顶,面宽呈明五暗七形式,殿中央立“义玄禅师大型石刻画像碑”。此碑选用青田石料,由碑身和须弥座两部份组成,通高2.90米。碑身正面镌义玄禅师半身画像,系用白描手法,以阴线镌刻而成。像的左上方刻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题写的《临济义玄禅师像赞》:“无相示相,后人标榜。黄檗山头,滹沱河上。棒喝机锋,陶铸龙象。法流天下,千花竞放。”石碑背面刻《临济义玄禅师传略》,约800字,本宗法师撰。

  大雄宝殿於1987年落成,坐北朝南,位於澄灵塔后,高11米,宽20米,面阔五间,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额枋绘旋子彩画。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难二尊者像以及文殊、普贤、观音像,两侧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像。法乳堂位於大雄宝殿东侧,殿内供奉菩提达摩大师、六祖慧能禅师、义玄禅师等三位祖师佛像。传灯堂在大雄宝殿西侧,里边供奉日本临济宗荣西禅师、南浦绍明禅师、日本黄檗宗初祖隐元禅师等三位祖师像。

  目前临济寺已作出规划,逐步在山门殿两旁修钟鼓楼,在大雄宝殿两侧建两厢配股,东为客堂、齐堂,西为北讲堂、禅堂,大殿后修藏经楼、方丈室等。所有殿堂均以走廊相接,进入山门,可通过长廊走进任何一座殿堂。临济寺希望在有关方面的鼎力相助下,“以期梵宇琳宫,重现於正定河畔;宗风禅旨,再振於滹沱河滨。

燕赵南大街林临济路

0311-88022104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石家庄佛教协会会长、河北正定临济禅寺方丈、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有明禅师度缘已尽,于2010年11月20日晚上21点52分于临济祖庭安祥舍报,世寿94岁,僧腊87年,戒腊74夏。
    有明禅师一生严持戒律,爱国爱教,弘法不倦,深受国内外广大信教群众的爱戴,为了缅怀有明禅师,临济禅寺从11月20日--11月26日在寺内举行有明禅师圆寂念佛回向法会。
  临济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原址在城东南的临济村,因濒临滹沱河渡口,改名“临济”。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据《王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o年)建,早於临济宗”。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法师住持临济寺,并在这里弘扬临济宗禅法。他提出“三亥”、“三要”、“四料简”、“四照明”等参禅原则和宗旨,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后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人。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在接引学僧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回笞,只以棒打加口喝来促使对方:省悟,成语“当头棒喝”即源於此。义玄禅学很快得到北方信徒认可,前来问法求道者络绎不绝,并形成禅宗一大宗源,后世以寺名称之为“临济宗”,成为禅宗五大派别中流传最广的大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