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定临济禅寺有明老和尚的一则轶事,颇让人回味。二位居士到方丈拜访他。他问其中一位:“你还吃肉呢?”她羞愧地答:“是。”他淡淡地说:“你要入地狱!”他又问另一位:“你是怎么修行的?”那人回答:数息(修行时以数自己的呼吸来入定,一出一入为一息。呼出去,吸进来,这叫一出一入。在这一出一入之间,或者数入息,或者数出息,不能出入都数,只数其中的出或入。从一至十,不增不减,不错不乱。如果能长时间地使数呼吸的数字清清楚楚,不错不乱,那就是得禅定的一种象征,那就是把一切妄想杂念初步地统一在呼吸上了)。他淡淡地问:“要是你死了数什么呀?”那人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二、2000年11月15日。上智下诚法师、果化、仁然、明观等居士前往临济祖庭——河北省正定县临济寺参谒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上有下明老和尚。老和尚7岁出家,今年85岁,身体仍非常健康,思路清晰,谈吐和蔼可亲。见老和尚不需要任何通报,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去见他。没有架子。
我们送了很多打成包的结缘书给老师父,进去时把书放在了地上。老师父立即把佛书拿到自己的沙发和床上,完全不顾纸包外沾满了地上的土,并说:“佛经不能放在地上!要恭敬!”
我们听了非常惭愧。
侍者后来告诉我们说:“老师父读经前总是洗脸净手漱口焚香,不用手翻,用干净的小竹篾翻书。而且跪诵,每天看一页,每个字都深入参究。”
果化师兄问师父高寿,师父笑答:“反正寿不低。”
师父留我们吃饭,吃饭时开示说:“大善知识都隐藏起来了,现在的学佛人大都不把生死当回事。印光老法师把‘死’字贴在墙上。我的苦恼很多。看我这张床(其实是很简单的床铺),怎么能够了生死?虚云老和尚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桌子。我不敢穿黄袜子,没有德行。不要按外道的方法修,那不能了生死。名利是生死的根本。戒不清净,努力的结果是成为魔王的眷属。你们忙归忙,不能忘了自己学佛为的是什么!”
“凡夫很可怜,明天就死了,今天还不知道,下个小时就死了,这个小时还不醒悟。”
“一切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仁然问师父:“到底什么是无明?”
“无明就是黑暗!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把灯关上,看到的是什么?”
回答:“黑暗。”
“对嘛。无明就是不觉。”
果化问:“什么是疑情,是否有个问题就是疑情?”
“和教下正好相反,教下讲‘明白’,宗下却讲‘疑情’。最难的是发疑情。生死心不切,疑情发不起。什么是疑情呢?举个例子,好比你有个最珍贵的东西丢了。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怎么找到它。这种心切不切?”
回答:“切。”
“这就是疑情了。参禅要万缘放下。”
“神识不死法身不现。要好好看看《楞严经》,不要搞花样。要依佛说,不要搞花样。戒律不清净,怎么修也不行,都是魔的眷属。(指着自己的钵)有洞啊!装什么也装不住,漏的!”
“吃肉没有慈悲,不清净,不能解脱。鸡蛋属腥,不能吃。无明就是黑暗,就是不觉。不要说佛菩萨不感应,是你没有做到。曾有个居士来看我,我问他吃素吗?他回答初一十五吃花素。我问他一年有几个初一十五啊?很多人讲可以吃“三净肉”,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三净肉的含义,其实是在自己原谅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三净肉在《楞严经》上说的很明白,大家可以看看。”
(再次嘱咐)“要好好看看楞严经,不要搞花样。”
(问上智下诚师父)“知道能海上师吗?”
(回答):“知道。”
“我当年和能海上师一起在广济茅蓬修行。能海法师修密,我们修显。能海法师虽然修密,但戒如明月,非常清净,他对弟子也是这样要求。所以他的弟子都是很有成就的大德。能海上师就是吃素的。”
上智下诚师父回答:“是。我是清定上师剃度的,所以知道这些事。”
“清定上师吃不吃素?”(回答:吃素)“所以能海上师和他的弟子个个都能成就。”
果化问:“是否可以喝牛奶?”
“可以。只要不伤生命的都可以。人生下来还要喝奶的。毛衣可以穿,因为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没有伤生命;毛皮就绝对不可以,因为伤生命。肉和蛋都会伤生命,所以不能吃。这样才是培养慈悲心。”
仁然问:“师父念佛吗?”
“念啊。”
问:“师父求生净土吗?”
“求啊。居士在家念佛稳当,生了净土照样开悟解脱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