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识
保健知识
我从小就自强,现在退休了,仍要自强,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不拖累后人”。幸亏老徐订购了不少报刊书籍,我就看,学习,加上老徐退得早,他的锻练也激励了我,因而通过学习懂得了不少养生、保健知识,从而也积极地投入道健身运动中去。
身体健康要做到:心态良好,营奍合理,生活规律,适当运动。
一、调正心态
把几十年的各方面的环境、人事关系调正过来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稳定、端正思想情绪,去掉一切杂念,把思想纳入到适应新形势的轨道上来,以符合我们老年人的状况,不能看不惯,不要僵化,不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要跟上形势。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与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我们老人过去吃了不少苦,现在应该享受,但是,享受主要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达到真享受。身体保养必须做到科学养生,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这里摘录一些资料,以供参考。
人体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又称“天人合一”。小宇宙和大宇宙运行规律完全相同,息息相通。父母生下我们,身体是自然的,要是随顺自然,身体就一定很健康;违背自然就会带来疾病。同时,人如生病,主要还是没有保养好,是因为生物钟的作用和细菌侵蚀、中毒等,特别是心态好(思维)影响很大。心态好,一切都好;反之,一切能变坏,甚至被吓死,这个例子很多。
意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大科学家钱学森就肯定了“意念力”的存在和作用
为了我们的健康,再也不能忽视了,及早来维护我们身体的这个机器。机器坏了,要及时维修;生了病,除了及时到医院看病治疗,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我们自身的能量为自己治好病。靠什么?大脑,思念——“思维”。
意念有无穷的能量,要想发挥它的优势,就要从思想上下决心,改变“思维”,用思想——意念来管住病,治好病,使我们的身体健康,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有病不能有顾虑,不能怕。越怕,病越重;你不怕,不把病放在心上,“无所畏|”,久而久之,“病”真的就没有了。情绪愉快,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保持旺盛的思维能力和体力,就能抵抗衰老。
有很多老同志体质差,或有疾病,或偏瘫,每天坚持锻炼,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能用上意念,则效果会大不相同。
运用心力治病要做到十个字:
1、信:信是根本,信则有,不信则无。
2、诚:要诚心诚意。
3、衡:要有决心,持之以衡,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专:要专一,不能东一头,西一头。
5、爱:要始终贯穿着爱心。
6、德:一切对人、对己、对社会,以德为先。
7、善:善意,心地善良,多做善事,团结和睦,善待他人,对疾、患都抱善意。
8、慈:慈悲,以慈悲为本,慈怜、同情难者,慈悲心能解毒,清净心不受感染。
9、勤:勤学炼功法,勤劳壮体不生病。
10、禁忌:受益不夸耀,受损不怀疑,不毁谤;禁忌炼功无章,禁忌一切恶意恶言。
假如你能认真做到这十点,心灵的能量一定能够发挥岀来,可产生养生治病的效果,正常要掌握运用,其中“德”“善”“慈”“爱”“勤”非常重要,要以此五字为“核心”!
我们要做到:
德高善良,和睦诚信。
尊老爱幼,慈悲心净。
宽以对人,严于律己。
人无亏心,子孙发迹。
二、合理营奍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提高了,很多病是吃岀来的,如糖尿病就是营奍过剩,高血圧、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主要与饮食有关,多盐、多榶、多脂肪、多胆固醇等原因,现在人大都是胖子。所以我们一定要“管住嘴”,不能乱吃。
一定要做到: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
因为人在夜里不活动,不消耗营养而转化为中性脂肪成为大肚子。食物营养素要掌握“两高”“四低”,即高蛋白(最好是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而大豆未磨碎人体不易吸收)、高纤维、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蛋固醇。
每天要保证一个鸡蛋(最好是整煮)或一杯牛奶,一只苹果,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素,少吃荤,吃些五谷杂粮,少吃精细粮。淘米不超过三次水,不硬搓,青菜等绿色蔬要等候临下锅前再切,否则维生素被挥发掉。多吃烧、煮,少吃炸、炒。要定时定量喝水。
人体生存主要靠空气和水,“人”七天不吃饭能维持生命,而缺水不能超过三天。每天需要2000毫升水。
早上空腹喝一杯水,温开水一气喝下。这一点很重要,其作用有三:一是冲洗食道胃脏,二是一夜过来缺水要补充,三是补充营养。
上、下午中间和在睡前各一杯水,最好下半夜二点钟醒来吃杯水,晚上还要用温水泡脚20至30分钟。吃饭前先喝汤,以润湿喉胃。吃东西要慢,以免增加胃磨碎食物的负担而伤胃,十人九胃病就是这个原因。老人不能吃得太饱,只能七八成数。老人可以少吃多餐,但要限量定时。
少吃或不吃零食,没有不良嗜好,戒烟限酒,计划安排食谱,避免乱吃乱食,特别是避免晚上营养过多。节日不能过分大吃大喝,酒菜吃多了,胃肠坏了,很多天才能还魂,这对身体是不负责仼,我们女同志要把关。
下面介绍一篇资料《七个简单步骤助你长命百岁》(《参考消息》2011年10月23日7版)
英国《每日邮报》10月21日报导,题为《想长命百岁,做到以下七点》
加拿大心脏病专家克莱德·扬西博士说:“改变生活方式就很容易让寿命延长十年以上,如保持正常体重,戒烟和控制胆固醇含量。”以下摘要部分内容
1、常活动:静止不动可折寿近4年。与常活动的人相比,不爱活动的人患心脏病和中疯的几率会高出一倍。
2、了解和控制胆固醇含量:高血脂可导致血管内脂肪堆集,从而增加心血管患者风险。
3、健康饮食:健康饮食包括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这是改善身体状况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4、了解和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可将患中风和心脏病几率提高25%和40%。
5、达到和保持正常体重:肥胖症会减寿四年。
6、控制好糖尿病:糖尿病会增加患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的几率。
7、远离烟草:老烟民中有一半因吸烟而早亡,远离烟草可延寿十五年。
要得身体好,营养要合理,
两高和四低,一定要牢记。
饮食要健康,少吃荤和腥,
五谷和杂粮,素食要为本。
控制高血圧,切防心脑病,
延年又益寿,幸福享晚年。
三、生活规律
要长寿,生活要有规律。
人体是生物钟,一切按生物钟生活,保证你健康长寿,起码也要多过几年。
(一)早上六点钟起身(按时节可适当提前或推迟)。醒了休息五分钟再起身,坐在床上三分钟再下地。起床后,倒一杯开水,等温凉后一口气喝下去,洗涤上消化道和稀释血液,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上厕所定时大便。洗脸,刷牙后略吃些饮料食品,因为从昨晚到早上相隔时间长,防虚防晕。外岀锻练,鞋、衣要轻松,内衣最好是纯棉,冬天不能太单,不能着凉。
(二)晨练是最重要的一课,要认真坚持,因人而异,不论做什么功,散步、走路、跑步,都要认真坚持,时间因人而定。初练时可以短一点,以后逐步加长。我是走路加做“回春保健操”,时间一至两个小时。
(三)七点半吃早饭。这一顿很重要。一夜过来缺营养,要认真吃好,不能马虎。许多人对不吃早餐习以为常,但不吃早餐会缺血,易中风和有心脏发病的危险。八点上街买菜和其它什么东西。九点钟喝杯水,十点半煮中饭。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或两素一荤一汤,坚吃青菜、豆付、豆制品等蔬菜,多素菜。
(四)十一点半吃中饭
定时午餐与定时早餐、晚餐不同,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一天中食物分配:早餐25%,午餐40%,晚餐25%,小吃10%。我们一要改变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不良现状。
在吃饭时,我们还要做到一下几点:
1、饭前保健。
做一下胃肠的准备活动,说说食品的美味,闻闻诱人食欲的香味,从而使胃肠蠕动加快,胃肠液分泌活跃起来,使之处于易消化吸收状态。不能暴饮暴食,否则会影响胃肠及各种消化腺节律,促使它们发生激烈的变化,易造成生物钟的紊乱。
2、就餐卫生。
除坚持定时外,吃饭时要心情愉快。胃是“情绪器官”,心情的好坏与进食效果关系密切,吃饭时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沉闷的气氛对胃液的分泌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医主张“食勿大言”“仍饥不得大语”。进食时愉快、轻松地交谈,“边吃边谈”也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这与“言大语”是不同的,尤其是细嚼慢咽,吃饭时间要充分,不能快饮快食,更不能暴食,减慢进食的速度,与共同进餐的人交流感情,解除烦闷,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可使中枢神经兴奋,促进消化器官的蠕动和分泌大量消化液,使胃肠处于消化吸收食物的最佳状态。也不能饱食,要经常处干“饱中饥,饥中饱”之中。苏东坡提倡“乃饥方食,未饱乃止”,这都符合中医的“宽胃以养气”的观点。吃饭的环境也很重要,中医认为“脾好声音,闻声即动而磨食”。实践证明,柔和愉快的音乐,乃至整个舒适整齐的环境都可作为良好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反混乱不堪的环境,混浊难闻的气味,摆盘狼藉的餐桌都会对情绪、食欲、消化产生不良的影响
3、食后养生。
如何有效地增加消化功能,减少和避免消化不良呢?
饭后不宜做百步急走等剧烈活动,也不要立即躺着,而慢步走可以少许增强胃肠蠕动,增加胃肠血液供应,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饭后宜制怒。发怒等情绪突变,对人体有很大影响,怒后积食。怒后不可便食,食则不化。食前食后,必须保持舒畅的心境,才有利于消化吸收。食后若处于忧怒闷烦情绪之中,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影响食后胃肠的继续蠕动及消化腺的继续分泌,减弱了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饭后可怀揣袖珍收音机,慢步于树丛之下或庭院之中,收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或新闻轶事,使心情处于优美柔和的良性刺激之中,这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增强胃肠功能。在漫步后,若有午睡习惯,可心平气和地小睡片刻。
食后手摩腹。孙思邈说“食后摩腹,能除百病”。这样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功能的调节,活血通络,疏导经脉,对胃肠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有独特的功效。形成习惯,得益非浅。摩腹的方法是:手掌对搓热后,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轻揉,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各36次(18—24次均可)。
食后坚持漱口。
饭后三忌:不急步走,不饮浓茶,不吸烟。饭后一杯茶会冲淡胃液,另一方面,茶所含的大量单宁酸会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相结合而使之凝固,这就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但饭后可以用茶漱口,可解油腻,除食残渣,口爽齿洁。饭后一支烟危害更大,因为饭后胃肠道血液流动加快,肠粘膜毛细血管扩张,进入准备吸收和输送物质的状态,烟中的有害物质此时更易进入人体。分析表明:饭后吸烟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是平时的五倍以上。饭后百步走(急步)也是影响胃肠健康的。总之,千百年来形成的这些不利于健康的三种恶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要逐步纠正。
(五)定时午睡
生物钟研究表明:人脑处于完全清醒的状态,只能维持4-5小时。因此睡眠并非只有夜晚才需要。人体除夜晚有一个大的睡眠高峰外,在上午9点左右,中午13点左右及下午15点左右各有一个较明显的睡眠高峰,老年人的睡眠要“一大两小”,即“夜内一大睡,白天两小睡”,如果连续16小时不睡眠,就会影响生物钟的睡眠规律。尤其午睡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是人体节律的当然表现。许多伟人都有午睡习惯。丘吉尔认为,午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了不起的“战友”,他说:“午睡使我把一天半的工作压在一天完成。”大自然从未要求我们毫不松懈地从早晨8点一直工作到午夜,哪怕只有20分钟的午睡,也足使人重新充满活力。午睡可帮助消化,人体在睡眠中处于很高的合成代谢状态,消化液大量产生代谢,废物被血液快速地运转推动。其次,午睡的可刺激人的思维,大脑在睡眠中仍不停地活动,某些部位比清醒时的运动量多一倍,此时对清醒时发生的事情要进行分析。午睡使人思想和情感更加敏锐,精神更充沛,更易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使反唇相讥操作完成得更出色,心情比午睡前更加轻松愉快,还可减少和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据调查,在中国,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脑溢血发生率比一天的其它时间更低,这与普遍的午睡习惯有关。另外,午睡对心肌梗塞也有作用。因此,只要坚持午睡,可以延年益寿,但午睡也要注意几点:
午睡要定时,要有规律,不能时间过长,否则就会严重扰乱生物钟。
午睡要注意方式,不能坐着打盹来代替午睡。坐着午睡因体位的关系,供给大脑的血液更少,这样醒后会出现头昏、眼花、无力等一系列缺血、缺氧的症状,也不能伏在桌上手臂当枕头或者斜靠于被褥等物上午睡,这些与坐着打盹入睡一样,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外,眼内压也增加,久之还会诱发眼疾。午睡也应与夜睡一样,躺着睡。
(六)定时暮练
锻炼可使生命节律上升,使之达到正常,故有利于保护生物钟。暮练后心情愉快,故应养成暮练的习惯。
(七)定时晚餐
要做到“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经过实验证明,早餐会使体重有所减轻,晚餐会使体重增加,这是因为体内食物代射的酵解和异生作用的节律不同。酵解作用即把吃进的食物利用掉的作用,而异生作用即把吃进的食物贮存起来的作用。早上酵解节律处于高潮,此时吃得多些问题不大,因为消耗得多;晚上异生节律处于高潮,此时若进食多,则贮存得多,因而会发胖。
瘦胖原因有三:一是遗传性肥胖;二是病理性肥胖;三是生理性肥胖,即贪口福,多吃导致的肥胖。生物钟减肥即晚上少吃。对一天“改善生活”可改为中餐改善,另一方面可用晚间小餐来调节。晚餐过多还诱发冠心病、直肠癌、糖尿病与猝死。
(八)定时就寝
晚上十点钟睡觉(视人而定)。就寝是最要的动力定型之一,它既可保证生物钟运转正常,又保证睡眠质量和次日定时觉醒。在习惯的就寝时到来之前,体内许多生物钟在都作准备。此时体温开始下降,血压开始降低,心跳、脉膊、呼吸也逐渐减慢,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分泌明显减少,这些都是在迎接就寝这一动作。此时若适时就寝,便顺应了生物钟,使生物钟向着它设定的方面变化;相反,此时若不就寝而加班或过夜生活,生物钟则被迫作反方向改变,这就会严重地磨损生物钟。所以不应困了再睡,是应定时就寝。定时就寝形成习惯后,一到此时便有睡意,躺下不久便可入睡,从而保证了睡眠质量。但在就寝和入睡前还需要进行睡前养生,主要内容有:
1、睡前卫生。
当体温开始下降时——自己不会觉得,若测量便会测得到,你的睡眠就要来临了,此时要讲睡前卫生。例如,不要喝浓茶、咖啡之类的饮料,也不要做令人兴奋或气愤的事。如激烈地锻炼和动脑,争吵等。有些人有躺着看书的习惯,这也不符合大脑的节律。因为躺着的状态会诱发脑的抑制,而看书却使脑兴奋和抑制同时发生,会造成脑节律的磨损。睡前可在庭院、室内稍作散步,使你身心平静。
在睡前一定要刷牙,这比早晨更重要。
2、睡前洗脚。
在睡前洗脚,这是很重要的养生之道。
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健是长寿的标志之一。脚上有全身的穴位,中医认为,“睡洗脚,胜吃补药。”古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脚的养护,把睡前洗脚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陆游82岁高龄曾写诗句“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子渐长解烧汤”。他坚持睡前洗脚,至老不懈。苏东坡也有睡前洗脚的诗句:“主人劝我洗脚睡,倒床不复闻钟鼓。”明代长寿老人冷谦在《修龄要点》中说:“脚宜常濯,脚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人体主要经脉都通过脚,阳跷、阴跷、冲脉等十条经脉都起于双脚,入胸腹,与脏腑相属,上头面,通脑髓,其经气活动与周身经脉之气相贯通,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功能。工作累了一天,身体困乏疲倦,需卧床休息,临睡前用温热水洗脚,可使疲劳迅速解除。已经趋于错点的生物钟得以复原。据说毛主席就十分重视双脚,认为不应亏待了脚,手脚应该平等。古代还有《洗脚歌》:“春天洗脚,壮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洗脚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已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热水洗脚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活跃末稍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以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使脚、脑都轻快。因此坚持晚上用水洗脚,不失一种强身保元,养身抗老的妙法。
洗脚的方法:洗脚水要多些,要漫过脚面,平或超过踝部,水温40度左右,以脚能忍受不被烫伤为度。洗脚时间要长些,最好15-20分钟,水温如下降可旁边放一只热水瓶,随时添加热水以保持足够的温度,并可用脚跟盖于脚面,以便多浸一会,后脚跟反复搓脚心,再有重点地按摩一些穴位,针对自己所需治之病和需保健之处。大拇指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可疏脾,增进食欲,可治疗肝脾肿大。第四趾是胆经的通路,可防治便秘胁痛。小趾是膀胱经的通路,小儿可治疗遗尿症,矫正妇女子宫位置。足掌心(前l/3)是涌泉穴,可治疗肾亏。目前泡脚摩脚处处皆是,不是按此要求做的吗?自己做才能保质保量坚持下去。足按摩还可美容,其方法是全足按摩3-5遍,后再重点加强,按大拇指、二拇指之间的部位30-40分钟,每日一次,要坚持下去。足按摩除美容外,还可治疗痔疮、雀斑、温疹、毛囊炎、疖疮等。这里还要说一下,无论如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形成动力定恒,才会收效。最后简要说一下,节假日吃得多,玩得多,看得多(戏、电影等,)会打乱平时生活规律,会严重磨损生物钟,4-6天才可复原。
四、适当运动
运动健身的机理: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运动是保持青春活力,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良方,一切希望健康的人,都应尽快走上运动健身之道。
(一)运动对人的具体好处
1、运动有调脂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人体的高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通常又被叫做好胆固醇),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这些好胆固醇,能把沉积在动脉壁上的坏胆固醇运送到肝脏里去进行代谢和处理,减少它们在血管中的数量和停留的时间,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运动所以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能提高人体血液中高脂蛋白。有关的研究还表明,采用诸如短距离的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形式的运动,可以使高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含量较明显地提高。
2、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医学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能使血浆胰岛素浓度相对降低,在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加强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提高骨肌细胞对胰岛素B的敏感性,增进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对胰岛素的过敏反应,减轻细胞负担,纠正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因胰岛素过敏反应带来的糖代谢紊乱。运动疗法降血糖的机理主要是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提高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激素调节能力。正因为如此,运动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合约占95%),饮食、运动疗法是基础,药物是治标的,三者缺一不可。保持三者平衡,糖尿病才能得到控制
3、运动可以促进成人脑细胞再生
有关资料认为,人的大脑约有100亿个神经元,成年后神经元细胞会继续产生和变化。虽然其中一部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但只要坚持运动,保证身心健康,这种衰退的过程会变得非常缓慢。而且坚持运动,还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其原因是,大脑在行使信息的接受和传递等功能时是需要大量氧气的,人如果有规律地、充分地进行有氧运动,就能使大脑接受到更多的包括氧气在内的营养物质,从而使大脑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保护和提高。
4、运动可降低炎性因子浓度
早先的科学研究已发现,人体内存在的炎性因子是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凶手”之一。当人肥胖时,身体里炎性因子、脂肪细胞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介素-6、视醇综合蛋白4等就蠢蠢欲动——它们在体内兴风作浪,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5、运动有助于抗衰老
就在不少人为寻求仙丹妙药抗衰老而烦恼之时,我们发现,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有规律的运动。
有关的研究发现,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自由基,它们是一类能力很强的物质,可引起体内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机体损伤,从而导致机体的衰老。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体内一种能够清除自由基的叫做SOD的物质的含量,因而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达到抗御衰老的目的。
运动所以能推迟衰老过程,另一原因是它可以使各器官能保持相对年轻。有关研究发现,“老年长跑爱好者协会”坚持长跑的40-80岁成员的心脏功能和不锻炼的20岁的年轻人相仿。经常锻炼的人,心肌营养状况及氧供应向好,心肌功能增强,老化过程得以推迟。另外,锻炼时肺泡张开率增大,肺泡弹性维持良好。有关学者认为,坚持运动的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可以与比他们实际年龄年轻20-30年时相比。
运动之所以能推迟衰老,还由于它能促进体内代谢过程,提高免疫功能。有关资料表明,25岁以后,人的体内活力每10年递减约7%-8%,中年以后,人体抵抗力也在下降,各种慢性病会随之袭来。运动能使体内代谢旺盛,降低活力的递减率,衰老过程将会减缓。
对运动系统来说,运动促进肌肉骨骼血液循环,使肌肉骨骼老年退行性变化减慢。运动还能延缓大脑的衰老,因为运动可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提升神经细胞的功能。运动还能使大脑的神经细胞活跃,进而有效地排除老年人消极情绪。
6、运动健身可有效地抵制运动不足病
早在很多年前,就曾有心脏病学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了若干名20-30岁身体健康的男性青年,除了限制他们活动外,像往常一样供应他们正常饮食等。实验的内容只是在20个昼夜里让他们几乎处于卧床休息的状态,不让他们从事任何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甚至不让他们起坐、站立。在实验进行3-5天之后,这些被试验者普遍出现背部肌肉酸疼、食欲开始下降,有的人还出现了便秘的情况。20天后结束实验时,所有的被试验者都出现了头晕目眩、脉搏急剧减缓、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有的还出现了昏厥。这一实验证明:缺乏运动会对人的健康带来严重损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机械化、自动化等不仅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而且几乎让人们的手脚不再劳动。出行长途有火车、飞机,旅游登山有缆车,出行市内有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电动车等;居家或购物,在住宅楼内、商场甚至是过街道上下都有电梯;家务劳动量也被降到最小,开空调、换电视屏道有遥控甚至声控。人们的运动量大大减少,长此以往,运动不足的问题明显呈现,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被有关的医学专家称之为“运动不足综合症”。
医学专家们认为,所谓的“运动不足综合症”是由于运动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比较突出的是,它不像大多数疾病那样,在发病之初就给人的躯体和心理带来不适和痛苦,恰恰相反的是,患“运动不足综合症”病初期反而给人舒适的欣快感。“运动不足综合症”的进展很缓慢,最初仅表现为贪睡,使人们把懒床睡觉和圈在沙发中看电视等当着生活乐趣,慢慢地,由于长期缺乏运动,人的肌肉会逐浙萎缩,体力也随之慢慢下降,继而出现精神不振、脏腑器官功能减退,抗病能力减退等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只因为“运动不足综合症”有着如此的特点,所以它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却悄悄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目前被世界医学专家公认的因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1)心脑血管疾病
缺乏运动,对肌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求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心肌的力量减弱,心功能减退,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心律不齐等。由于运动不足,造成了肌肉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减少。在血管方面,血管的总开放量减少,从而使血液循环量不但变小而且变慢,在没有外力(运动或劳动)对其刺激时,其弹性能力降低,引起血管功能退化,从而更容易发生或者加重高血压、功脉硬化、破裂等病症。
(2)肥胖。
有关的研究发现,在人体的运动中,骨骼肌仅有25%左右的转化能转变为机械功,其余75%则转变为热能散发掉。运动不但大量消耗能量储备,而且大量消耗能量。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无论成人或儿童,不锻炼的人肥胖或超重现像较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则较瘦或体重较轻。运动不足不仅使单纯的热量消耗减少,而且肌肉组织抵抗性增大直接导致糖耐量降低,这些都会促使肥胖发生。运动疗法结合饮食控制常对肥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这也是从另一方面说明运动不足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肥胖则是多种严重疾病的温床。
(3)骨质疏松症。
有关研究发现,运动员由于经常运动,身体强壮,骨密度高,骨骼坚硬,很少有骨质疏松表现。而经常伏案工作,活动较少的人,则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临床还发现,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中风瘫痪患者则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合并骨折。所有这些都表明,运动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重要原因之一。
(4)关节变形及炎症。
运动不足还会对人体关节带来不良影响。“用进废退”是人体生理机能的一种自然现象,许多器官的功能如果不经运动剌激,其功能就会降低,常此以往还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对于人体众多关节来说,运动不足会使关节腔变窄、变薄,关节液减少,从而使关节活动能力降低,严重的则会发生关节变形以及关节炎等。
调查发现,除上述情况之外,运动不足还会导致使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生许多疾病。有鉴于此,相当多的医学研究人员意见已经基本一致,建议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腰痛等列入“运动不足综合症”之中,认为缺乏必要的运动是形成这些病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毛泽东主席早就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体育与健康关系十分密切,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不可低估。一切体育锻炼均有助于克服现代生活带来运动不足导致的疾病及危险;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达到健身强身,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我从七岁起就开始劳功,十多岁就到獐沟大姐家带宝宝,到射阳四明二姐家去带姐姐回家,又顶替大嫂到射阳八大家轧花厂做工(当时徐枢同志是轧花厂秘书,我一到厂就做班组长,最后不准我走),都是两条腿子跑;后来参加工作了,在乡里,在滨海供销社,在大套、獐沟、通榆,在盐城楼王、伍佑、张庄公社,到各大队去,在饮服公司到下边去,我又不会骑自行车,都是两条腿子跑;退休了,到盐城亲友家,到儿子家,还是两条腿子跑;现在在家里做家务劳动,多看书报,学习了不少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更加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更加积极认真地参加体育锻练。
(二)晨练
晨练是我们的必修课。“闻鸡起舞”这是古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晚新闻联播都提醒我们“晨练”,可见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体育运动。“晨练”,学习在课堂上,练习在广场上。
每天早晨,不论在公园里,广场上,还是在体育场、学校操场、路旁空地、河边、绿化带空地上,到处都云集着晨练的人们,年轻人、中老年,一队队、一群群,这里是太极拳、太极剑、扇子舞、迪斯科,那里是篮球、门球、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网球、足球……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运动,浑身是劲,是汗。不仅有气功、五禽戏、八段景、六字诀、异筋经班,还有健身舞、交谊舞、扇子舞(似蝴蝶在飞翔),优美的动作,轻盈的步阀,翩翩起舞,使人心旷神眙,既增强了体质,又愉悦了心情,显得自己还年轻。我们走在绿化带、河旁边,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公园的美景,又是京剧、淮剧,一展歌喉的音乐班,四周聚集着人群在听、在看、在享受;又是腰鼓队,动作整齐,威武雄壮,精神抖擞;有的在跑步,浑身是汗;有的在散步,手中还盘着球;一些老两个人挎着篮子或带着包,晨练后买菜回家烧中饭。有些仍在上班的人说:“晨练后再去上班,一天有精神。”练功后精神饱满,浑身舒畅,走路也轻松愉快。
市供销社原主任尹德尧,九十多岁了,每天早上都在跑;原市委副书记徐植,每天早上跑步来回到北门闸,他还代表盐城参加省老年体育跑步竞赛表演。
我也参加了这个队伍,跟着跳迪斯科,做香功,做回春医疗保健操等。后来房子买在新体育馆附近,一直在那里做保健操,又是还在体育馆周围跑几圈。我患有气管炎、冠心病、胆结石、妇科病等,由于我不怕病,坚持锻练,小病小痛就顶过去了,所以现在精神很好,走路也有劲。有个好身体,不拖累后人,享受晚年。
撰稿人:孙梅,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