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诗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0567040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13日

悲凉的诗歌风格

发布时间:2010-11-13 17:57:3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李雯像云间派的其他成员一样,在诗歌理论上,基本接受了明朝“七子”的复古主张。他的诗作中,有一部分作品模拟前人的痕迹非常严重,比如他的诗集中有多达六卷的乐府诗,就其大体而言未脱“七子”习气。
  清人吴骐在读李雯的诗文以后,曾经作了一首七绝:“胡笳曲就声多怨,破镜诗成意自惭。庾信文章真健笔,可怜江北望江南。”吴骐在诗中把李雯与庾信相媲美,颇为赏识李雯的诗文风采。究竟李雯是否真的具有庾信那种“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般的清才,有些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这自有待讨论,这里不多赘言。但是,从《蓼斋后集》作品哀怨的基调看,确实与庾信屈节于敌国后的诗歌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可能与两人同时背国屈节于敌国(朝)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雯作为一个明朝的秀才,却在故朝覆灭不久,就在当时被汉人称为夷族的清廷作了官,这无论是从他自小所接受的儒家“忠君报国”的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他自身的良知上来说,这种悖离与背叛都不能不是一个异常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抒写身处乱世的悒郁和失节仕清的愧疚。他的作品中,处处都是自责自怨的诗句,处处都显现出一种压抑沉痛的负罪感,同时也处处洋溢着对故国的思恋与怀念之情。这不仅表现在如《旅思》、《卧病射陂喜逢万内景有赠》等一些直接倾诉内心苦闷、忧郁的诗歌之中,而且在部分描写景物、记录时事的作品,如《太平奇闻子规》、《感秋》之中也有所流露。从而,决定了李雯诗歌哀怨、悲凉的基调。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