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生命价值 书写为民篇章
——记南岗区松花江街道办事处萧红社区党委副书记孟宪波
一位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十年如一日管护社区环境卫生的慈祥老人;一位身患癌症胃被切除四分之三,身上缝合19针却一心奋战在“中兴”战略硬铺装战役中的优秀党员;一位身担社区繁杂工作仍努力创先争优、心系群众的“小巷总理”;一位因战冰斗雪连续清扫作业,而累到在雪堆旁的坚强战士……他,就是先后荣获2009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哈尔滨市城管爱心使者、南岗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松花江街道办事处萧红社区党委副书记孟宪波。
拆违建——坚持对话“动真情”
“孟书记的癌症不是一天两天了,他那么大年纪,还这么拼命,都是为了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居家环境,我们还能说啥,拆吧!”萧红社区满洲里街115号院的居民郭某这样说。
这是今年6月在全市开展的硬装战役中拆除违章私建中的动人一幕。
萧红社区是老城区,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极差,裸露地面比较集中,仅在三个庭院中就达6000平米,且有三处棚户区燃煤楼,有187处近千米的违章私建需在10天内拆除,孟宪波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为了配合改造,孟宪波与社区同志一起开展前期摸底调查,每天早六点他就来到社区逐门逐户进行通知。“五加二、白加黑、风伴雨”,不厌其烦地做居民思想工作,争取理解和配合。
用真心换得民心。
海城街124号院居民穆某患有脑溢血,孩子患有糖尿病,爱人没工作,家里始终没有进行供暖改造,要靠仅有
用行动换得感动。
邮政街299号居民李某有一处私建棚厦需要拆除,做了几次工作都没有做通,不得已要进行强拆,在拆迁现场李某爬上房不下来,他的行为影响到工程进度,已经花甲年纪的孟宪波借来梯子,强忍着胃痛,爬上三、四米高的房脊给他讲解政策。看着快要晕倒的孟宪波,李某终于被感动了,他说“我服了你孟书记,不给你添麻烦了”,终于同意将自家私建棚厦拆除了。
用坚持换得支持。
拆除私建违建得到了大多居民的支持,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抵触情绪。邮政街299号贫困家庭赵某私接阳台开食杂店,当拆至他家时,赵某态度十分蛮横:“我家条件不好,开店为了营生,谁来了我也不拆”。为了既保进度解决问题,又不使情绪激化,孟宪波就组织社区同志,以纪念“七·一”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的名义,给他送去了大米、豆油等日用生活品。在与其交谈中,孟宪波还拿出庭院改造的效果图,讲明这次拆违是为了彻底改变社区环境,他家的困难政府会帮助解决。赵某看到整治效果图中的庭院这么漂亮,激动地握着孟宪波的手说:“你们这种劲头做工作,对我们态度又好,又有耐心,又为了大家,我们再不理解支持,心里过意不去呀。”第二天一大早,就自己动手拆除了全部违建。
就这样,一天、二天、10余天、200多人次谈话,他所承包的57户拆违对象的情绪平稳了、思想做通了;40多处、360多平米的违建静静地消失了,同事们看着孟宪波日渐憔悴的脸庞和越发瘦削的身影,而心生敬佩。
硬铺装——舍得这把“老骨头”
“是群众的事儿,我就不能歇着”。
海关街124号楼道口,几扇破板门随风摇曳。孟宪波时而拿出皮尺反复测量,时而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这已经是他两天内第三次来到这里。
“老孟,大中午的不在家歇着跑这鼓秋啥来了。”居住在附近的贾大爷打趣地问。
“这不市委、市政府要给咱裸土地面改造嘛,援建单位答应帮咱们把这几扇单元门也给换了,我来量量这门的尺寸。”孟宪波脸上挂满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那你也不用量了又量啊?”
“贾老哥,这两天忽晴忽雨,门这东西热胀冷缩,尺寸差一点就安不上,耽误工期不说,浪费援建单位的钱就不应该了。”孟宪波耐心地解释。
“老孟啊,你想得就是周到。可你咋不为自己的身体想想呢?你言语一声大家一起干,这都是为大家谋利的事儿。”一边说,贾大爷就夺过孟宪波手中的皮尺开始测量起来。
在施工筹备阶段,附近一家旅店老板找到孟宪波主动承担了为工地供水供电的工作。用老板自己的话说:“孟书记平时帮了我们不少的忙,这点小事儿都是我应该做的,更别说这次改造是为我们百姓出行方便了。”
在硬铺装中,孟宪波就是这样,满怀服务为民的鱼水情谊,以不停歇的脚步,破解着老百姓遇到的一件件“小事儿”,一件件难事。
搭上这把老骨头,也不让公家财产受损失。
“怎么又少了不少砖?”孟宪波紧皱眉头。胃里隐隐作痛的他披上外衣来到施工现场,钻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守着施工材料。
半个小时,1个小时,4个小时过去了。晚上9点多,突然一个瘦小的身影围着材料堆转了两圈,然后迅速地往自行车的后座上码砖。
骨瘦如柴的孟宪波不知从何处来的力量,一声“住手!”吓得那个身影把刚码好的砖碰到了地上。
“怎么是你?”孟宪波认出是居住在社区棚户区中的特困户——张某。
“孟大哥,我,我家炉子去年不好烧,想重新砌一砌,我家条件又不好,寻思在这拿几块。”张某的话中带着几分害怕和羞愧。
“老妹子,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和社区说,大家会帮助你。咱可不能为一己私利损害大家的利益、犯这种错误!”孟宪波严肃地说。接着,帮她一同把散落的砖重新码回材料垛中。
第二天大早,孟宪波推着一袋黄泥和买来的砖来到了张某家,帮她砌好了炉子。
为了美化庭院,海关街的居民看着孟宪波推着三轮车一趟又一趟地运送花土,足足有20多车,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社区居民见状说,“老孟书记,这么干你不要命了,你动动嘴,让他们干就行了”。孟宪波笑了笑,“不就是拉拉土、栽栽花吗,累不死人的。”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不一会儿,就把五颜六色的鲜花种在了花坛中。
就这样,30天披星戴月的坚守,难以计数的奔波劳碌,上百次胃痛痉挛,无数回的生命透支,诠释着他对改造环境、美化家园的满腔热忱,见证着6000㎡平整的庭院、200㎡漂亮的花坛、30处健身休闲设施悄然生成。
护庭院——敢于较真“唱黑脸”
“党员好、书记亲,天天进庭院,处处为居民。创佳绩、争优秀,好似老八路,又像孔繁森……”一时间,这首新民谣在南岗区海关街124号、128号和海城街115号庭院内被居民广为传颂。
看着崭新的庭院,望着居民们洋溢着的幸福笑脸,孟宪波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有人建、无人管”、“三天半新鲜又露馅”的问题成了他的一个心结。区委、区政府出钱为咱们社区办好事、办实事,我们作为一线干部,更要自己管好自己的居家住所。
靠几个社区干部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组建一支由居民自己管理庭院管护队看住物,还要有一套好的制度管住人。终于,“三个五”、“八不要一务必”,一个新的庭院管理办法跃然纸上。
说干就干,孟宪波主动承担起3个庭院6000多平米的清扫任务,在他的倡议下,以党员为骨干12人的庭院党员义工管护队也很快组成了……
有人不解地问:“孟书记,庭院改造你又是跟着忙乎,又是自己掏钱,图啥呀?”
孟宪波坚定地说:“政府为咱老百姓办大好事、实事,咱们也要自己管好自已,把好事办好、把实事落实,让区委、区政府少操点心儿。”
为了不让重载车辆进出庭院破坏庭院路面,孟宪波又自己“找儿事”,每天在各庭院巡查,阻止载货车辆进入庭院。
一天,一辆载满货物的车子刚刚开进院子。“停车!”一声喝令,把司机吓得一脚急刹车。只见孟宪波走上前严肃地对司机说,“以后载货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庭院”。司机极为不满地说:“你谁呀,能不能少管点儿闲事。”孟宪波斩钉截铁地说,“这个闲事我管定了,庭院的道板就不容被破坏。”
“是破坏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就必须敢管、真管。”
一个深秋清晨,孟宪波像往常一样手持扫帚来到满洲里街115号。忽然他发现一家刚刚搬进来的租房户把一大堆垃圾散放到单元门前,立刻,一股浑浊的污水伴着宠物的粪便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路过此处上班的居民都捂起了鼻子。孟书记急忙走上前劝阻。
“这是我家门口,我爱往哪儿扔就往哪儿扔,你管的着么”,租房男子出口不逊,甚至还动手推搡孟宪波。而孟宪波却依旧耐心地做着他的思想工作,“庭院是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的义务,你还是把垃圾收起来吧”。
周围的居民看着眼前体态瘦弱的老孟,手紧紧地顶着腹部,钻心的疼痛使得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依然还和颜悦色地做工作,纷纷对这个人一片谴责……刚才还嚣张气焰男子一看犯了众怒,乖乖把垃圾清走了。事后,这位居民在大院看见孟宪波时,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而老孟却主动上前打招呼,并对他说:“小伙子,事情已经过去了,就当做一个教训吧,环境是要靠我们大家共同保持的,以后做事要考虑大家,不然大伙不答应啊”。
清冰雪——以雪为令“为百姓”
“以雪为令,边下边清”,“不能因为我们的清冰雪工作不及时到位,而影响居民群众的生活”。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严令。“虽然我们不是专业清雪的城管,但也要和他们比一比,他们清街路,我们清庭院,看谁清的快,看谁清的好,保证家家都门清,保证人人不滑倒“。这是孟书记在社区庭院清雪时常念的一段顺口溜。
“这垃圾怎么还没清走呢?”孟宪波站在垃圾旁焦虑地问。
他找来负责清运垃圾的保洁员,保洁员看着眼前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垃圾,摇摇头:“上面这么多雪,叫我怎么清垃圾啊,还是找人把雪先清了吧。”
他又找来清雪队员。“这雪都混到垃圾里了,我们只管运雪不管清垃圾。”望着这堆“二合一”的垃圾,孟宪波皱了皱眉:“你们不管,我管!”
于是,孟宪波从社区拿来铁锨和拉来手推车,一锹一锹的收拾起来。看到孟宪波的一举一动,保洁员来了、清雪队员来了、附近的居民来了,参加到清冰雪、运垃圾的队伍中。不一会儿的工夫,庭院门口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可孟宪波的裤管里却灌满了垃圾的污水和雪水,刺骨的寒意从双脚一直刺痛到他的胃。
零下12度、一个垃圾堆、一名癌症患者,就这样,孟宪波用自己默默的行动换取环境的整洁、百姓的舒心、城市的美观。
不要忘了棚户区的孤寡老人。清完海城街115号院的积雪后,萧红社区的几名工作人员都劝孟宪波说“孟书记,快回社区歇歇吧,胃又痛了吧”。这时,孟宪波又想了社区里年近八十的孤寡老人——老孙头,他家地势低,是个风角,一下雪容易积住,于是孟宪波涛带领社区干部前往老孙头家,很快就把老孙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天虽然很冷,但大家的心里都热乎乎的……
两个棚户区儿污水井被垃圾和污水包裹的结结实实,污水顺着冰包溢到了人行道上,过往的路人都小心翼翼的从此经过,生怕摔倒。
“下班后社区干部留下,集中清理污水井,决不能让冰包影响了社区环境”孟宪波下着命令。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伴着夜色,孟宪波带领着社区的一班女将却干得热火朝天。
“老孟,你歇一会吧,别累坏了,我来刨”,在一边拉雪的社区主任朱红动情地说。
“女同志抡不动这镐,还是我来吧。”说完,孟宪波又抡起镐来。污冰飞溅到他的身上、脸上,他全然不顾,汗水打透了脊背,在他的棉袄上形成了一层白霜。
孟宪波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社区干部,大家你挥锹我抡镐,干的更加起劲,整整两大车污冰残雪被运走了。
孟宪波的行动感染着社区居民群众,一支支“民间”清雪队伍成立起来,一夜之间庭院里一堆堆的积雪被运走了,一座座的冰包被清除了……而我们的孟宪波同志却
这就是孟宪波,朴实不普通。在病魔和工作之间,他作出了崇高的选择,将为民服务变成了一种趣事、一种快乐和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这就是孟宪波,平凡不平庸。在小家和大家之间,他完成了神圣的取舍,以真情,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用行动,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