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创刊人彭正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10575246
本馆由[ 此生无悔入华夏 ]创建于2021年08月07日

《新民周刊》创刊人彭正勇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发布时间:2021-08-07 14:28:43      发布人: 此生无悔入华夏

从彭正勇家属处获悉,《新民周刊》创刊人,首任社长、主编彭正勇先生因病于2021年8月3日逝世,享年75岁。据悉,彭正勇先生的追思告别仪式定于2021年8月7日上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



彭正勇生前同事与好友胡展奋介绍,彭正勇2020年7月即在上海华东医院实施了心脏抢救手术。“他患有动脉血管瘤。去年9月,他还在家中不慎摔倒,造成6根肋骨摔裂,此后便一直卧床在家,行动不便。8月3日中午11时40分,他突感腹部疼痛,不到五分钟便离开了人世。”

在获悉彭正勇因病逝世的消息后,胡展奋惋惜:“自1998年《新民周刊》创刊以来,他给人的感觉总是体格强壮,内心强大,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彭头’,谁想到他会如此突然离去……8月1日他还在群里发帖呢,人生就是这样的脆弱……彭头,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据胡展奋介绍,彭正勇是新闻界的一名“老法师”。“《新民周刊》创刊的时候,他进行了大量的创刊工作。当时面向全国招聘,他主持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环节,包括考试、面试。可以说,他为《新民周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彭正勇为人很坦荡,有什么话就直说,也从来不搞“小圈子”。据悉,《新民周刊》在彭正勇的组织带领下一炮打响,这个大家庭在他带领下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全国新闻界都开了个好头,引领了全国范围内周刊的潮流。他的人生,已经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胡展奋告诉红船杂志。

公开资料显示,《新民周刊》是目前中国国内报刊零售和自费订阅市场上发行量最大的时政类周刊,也是上海第一份综合性新闻周刊;它是历史悠久的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组建报业集团后新创的首份媒体,也是目前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周刊之一。自1999年1月创刊以来,它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静、智慧的办刊风格,凸现了“国际眼光、海派气质、原创诉求、智慧表达”的特色。



《新民周刊》现任社长、主编刘琳曾这样撰文回忆创刊史:

仿佛,1999年的运势里就应该包含着一本新闻杂志的诞生,因为这是承上启下见证未来的一年,这一整年都将被用来完成人类史上一个新千年、一个新世纪的交接与跨越,它需要一个以深度报道为己任的媒体,立足一个卓越的城市,来捕捉它、描述它、记录它。

在1998年底制作了A、B、C三期试刊号后,我们的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工作原则已经明晰,《新民周刊》在20世纪最后一年的第一个周一,开始了走向21世纪的“每周一之旅”——1999年1月4日周一,“她”诞生了!

20世纪最后一个新年来到了。中国新闻业的一个新生儿,早已躁动于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母腹中的《新民周刊》,在新世纪倒计时的“读秒”声中降生了!

参与创刊的“老人”们最无法忘怀的一幕是,当数万册新刊直送废纸厂时,雍和大师当场失声痛哭。他们说,“20年过去了,依然历历在目”。

创刊精英后来大都成了上海新闻界大咖,或是转战南北“新闻江湖”,他们大多一直死磕时政“硬新闻”,叱咤一时,一同见证和参与中国新闻行业的盛与变,以及逆境中的不断前行。

按着时间顺序来罗列一下我们报道过的1999年:

今天已经无法深切地感受到,身在1999世纪之交,历史感、未来感在周遭的发酵,唯有挑一个慢悠悠的下午翻一翻过往的《新民周刊》,才能些许体会千禧年到来前夕,国家对改革开放创新的决心,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激动和向往。

龙应台、谭盾、张艺谋、王元化、丁绍光——独家专访全球华文世界著名人士:听大家说“不”;一群农民流离失所,他们在呐喊:还我家园!还我耕地!太湖排污者的最后日子:“零点”前的疯狂;南德、巨人、三株、太阳神、飞龙不复昔日风光:巨头身陷沼泽,原因何在;萨达姆,好一个政坛“不倒翁”;欧元粉末登场,囤美元还是兑欧元;北京再次申办奥运之后等等。

发刊词中有这样一句:“这便是历史,不断创造、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