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皇后”的恬淡人生
戏里“皇后”
对于采访,颜培琼起初一再推辞,她说:“你要是对戏曲感兴趣,我们就当做聊天聊聊好了,如果要写我,恐怕你会失望的。你应该去写一些出色的成功的人士,我在泉州戏曲界,真的是很普通的一员。”
然而在一些文艺界前辈的笔下,颜培琼却是泉州高甲戏剧团的一枝独秀,她的艺术生涯纵然如她所言的“一帆风顺也平淡无奇”,但一种对理想的坚持和淡定,正应验了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庄顺能对她的评价———梅以韵胜,艺以格高。
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一睹颜培琼的风采也许只能在影碟回放中,但是对于老一点的戏迷来说,颜培琼塑造的舞台形象早已在脑海。“高甲皇后”就是观众对她的亲切称呼。在四十年的舞台生涯中,颜培琼在多出经典剧目中担任过主角,在《珍珠塔》里饰演端庄贤淑、知书达理的闺阁千金“陈翠娥”;在《王金鸾祭法场》里塑造了抗婚犯上的名门之后“王金鸾”;在《黄卷与蚊诗》中饰演自幼娇生惯养、保守封建伦理熏陶、温存文淑的豪门权贵千金“白雪贞”;在《唐宗逸事》中扮演柔情似水、威淫不屈的烈女子“郑玉茗”;在《昭君出塞》中扮演绝代佳人“王昭君”……几乎每个角色都很成功。“她在舞台上扮相端庄、雍容大方,表演刚劲挺拔、绚丽多姿。特别是唱腔连绵跌宕、幽咽婉转,高亢之中见刚劲,富于神韵,口齿清楚,能使字字送入耳中,能把观众给‘唱热了’……”这几句简短的评价,引人入胜,倒真的能把一个戏剧门外汉的胃口给吊起来,恨不能立刻目睹女主角的风采。
戏外凡人
颜培琼14岁考入泉州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是一种际遇,似乎也是一种必然。
“我家就住在东观西台后面,那时候剧团就设在那里。我13岁那年,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家里兄弟姐妹多,我排行老大,于是想要找工作谋生。但是那么小的女孩子家,能做什么呢。正在犯愁的时候,剧团里的人成天看我在那附近进进出出,都相熟了,就跟我建议说,去报考训练班。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兴趣,便去报考。结果一考就中了,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当。我是很爱这个行当的,要说艺术追求似乎让我觉得有点拔高自己,其实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份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做好。”
颜培琼说,在闽南演戏不比北方,因为是小剧种,演出的范围也很有限,过去就是在泉州、晋江巡演,远一点也就到这些地方之外,但多数也在大泉州的范围之内。“那时候的想法也单纯,就是把每出戏演好,根本不敢去奢望成为什么明星名角。有人来看演出、有掌声、有观众认可,就心满意足了。就是在演出场次多的时期,以及后来到菲律宾、香港等地演出,受到好评的时候,也依然不觉得有特别值得骄傲之处。一切好像都显得很自然。”
戏如人生
颜培琼是我见过的女艺人中,对名利没有流露出丝毫依恋的一类人。或许真的是因为闽南的乡土戏剧太繁盛,所谓的功利心,就是“每一个角色、每一出戏都能得到观众的认可”,除此之外,颜培琼笑言自己“仿佛是一个没有更高追求的人了”,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对观众负责”的信念,让她在经历了四十年表演生涯之后的今天,继续燃烧着一直以来对高甲戏的热爱,投入到高甲戏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当中去。
要说颜培琼这一路走来,也并非没有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范围内地方剧种全被解散,高甲戏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要留在艺术舞台上继续表演,就必须放弃那些云头水袖,放弃熟悉的旋律伴奏以及唱腔,重新开始新的表演模式。“我当时真的没有多想,只觉得我选择了这一行,我爱这一行,就要做到底。而且当时想要留在团里,多少还有些归宿感,至少算是还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话虽如此,在颜培琼“离开高甲戏”的那个时期,她还是凭借自己的认真和敬业,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李铁梅”、“阿庆嫂”等形象。
1972年,高甲剧种刚一恢复,她便重新返回到曾经熟悉的舞台上,并且将压抑几年的艺术热情释放出来,仔细研习“唱做念打”,在不断的学习和演出中深得高甲戏表演艺术的真谛,在婉转低回、含蓄深沉的唱腔中融入深厚的情感内涵,在唱做念打中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以情用腔、以腔抒情、从容大度、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据说当年只要颜培琼一上台,眼睛一扫,从台右至台左,全场四角,每一处的人都觉得她好像是在看他(她)似的。这种风度,在目前的高甲戏舞台上,难有与之匹敌者。
人生如戏
幸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阶段性名词。像颜培琼这样用肯定的语气说自己“这一生都很幸福”的人是鲜有的。
“印象中除了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之外,人生几乎没有经历过更大的苦痛。”颜培琼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免深情地望一眼坐在客厅里的先生姜玉杰,“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我先生,他对我的好是无微不至的,而且从我认识他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支持我的事业,并且包揽了家里所有一切琐碎的事务,所以我才能把全部的心思放到排戏上。”这话从颜培琼口中说出,丝毫没有恭维丈夫的意思,相反,语气里充满欣慰。要知道,她是一个13岁就入行的演员,四十年的演艺生涯,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练功房度过的,“我是一个家务盲,连买个菜都要让卖菜的人帮我挑菜找零钱的,更不用说做饭做家务,这些事情一直是我先生在帮我。没有他也许就没有今天了。”
一个人从年少时就能选择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奋斗的旅途中又有绝对支持你的人,给你鼓励和爱,这一切,俨然是一个公主的幸福生活。
颜培琼淡出舞台之后,或从事整理文化积淀,或从事培养教育后昆。后来又参加老年大学的名老艺人研究班。“我就是爱这行呀,作为一个演员,除非特别巨大的客观原因,否则真的很难割舍对这份事业的感情,因为舞台就是你的梦,从前会因为自己演不上喜欢的角色或者一场演出被取消就心情低落,更何况是彻底离开这个行当。我觉得我不行,我爱这一行,便是一生都离不开了,一直到不能动为止吧。”
笔名颜滢,福建泉州人。一级演员,工青衣,兼工闺门旦、花旦。1961年考入泉州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历任泉州高甲戏剧团演员,泉州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员,福建省艺术学校福建泉州分校教师,泉州高甲戏艺委会副主任、支书指导教师、艺委会主任、艺术室主任。福建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福建省第五至七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