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小学的教育工作 (1989年5月完成)之五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念,自尊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启发学生的尊重心则是教育他们的先决条件。当然要注意适度,不然自尊心过强,发展下去助长自私、虚荣、感情脆弱;如伤害了自尊心,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逆反情绪。后进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有一种落后于同学的自卑感,行为上表现出倔强、孤僻、敏感、;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所受的批评指责多于其他同学,因此往往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行为上往往表现满不在乎,甚至故意捣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如果我们态度不公,方法不当。绝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三是思想教育要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之中。不要只讲大道理,进行脱离实际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要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好胜心、成人感等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识别力,抵制力和免疫力。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要允许反复、耐心教育。并要注意观察。从小事抓起。发起产生问题的苗头就及早进行正面启发诱导,以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四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使学生增强条件意识,以达到环境育人。
五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表是包括思想、行为各个方面的。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生活作风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大事小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细微之处见精神,身教重于言教。
一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个学生的进步,这也是树立教师威信的重要一点。
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校内外,课内外都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三是要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控制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宽容、克制、公正。就是要能够宽以待生,克服急噪情绪。不然往往会制造隔阂或使矛盾激化。有的老师在对待学生的错误、冒失、特别是一些差生的过失作处理时,往往不能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怒之下,大发雷霆,甚至体罚,这样很容易使师生关系紧张,造成对立情绪,甚至造成连自己夜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教师一定要自觉地加强心理品质的修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克制自己的冲动,冷静地设法协调,巧妙地创造条件,正确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做到心服口服。即使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必须马上处理时,也要讲求方式,切莫凭个人意志,简单粗暴的解决。一定要从效果着眼。
同志们,要完成我们培养“四有”一代新人的光荣任务,必须努力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要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大家都知道,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人的后天成长关键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的教育,许多优秀人才的成长,往往在于三者教育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有机的结合。但尽管三者教育各有特点、区别和其优势,可是学校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为学校是教育的专门机构。它有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有系统的教育大纲,有分阶段的教育要求。有计划、有节奏的教育内容和正确传授和实施,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和一定的教育设备,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等。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就是说要“教书育人”。在教书(即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在育人(即思想道德教育)中也要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师的职业功能所决定的。
学校教育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就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就是说即要努力提高公民的平均文化程度,更要重视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中学毕业生要在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必要的能力(主要指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如祖国的观念,政治的观念,公民的观念,集体的观念,主人翁精神,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审美,情趣,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友爱、谦让、礼貌待人的新型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就不能局限与文化知识一个方面了。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知识是教师教育力的基础。文化知识不仅要适应基础教育的要求,同时还要有正确地预测未来教育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知识结构一般是要体现于学历,但这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唯一的。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可知做保证。作为一个中学教师首先要有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要有自学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信息能力和预测能力等。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为从事任何工作都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尤其是教育正在逐步形成世界观的中学生的教师,更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品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这是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教师的事业,责任感,思想行为都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与一切活动中,具体地要表现在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班级,爱每一个学生,一丝不苟地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对学生即管教又管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应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人民教师之所以能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不仅在于他们所担负的特殊使命,更在于他们具备着令人景仰的美好师德。师德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是师德诸要素的一个聚光点。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感性、能思考的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和真诚的爱去对待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良好配合,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实现师生之间畅通的感情交流。从而获得思想教育的效果。否则是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的。所以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自身建设,致力于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实践证明,人才的质量,取决于学校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也取决于教育改革的质量,其中特别是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学生。名师出高徒。
当然思想教育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使相当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感到方法论的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方法论起着决定的作用。方法不对也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