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药理奠基人张昌绍 史伊凡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81799076
本馆由[ 回家 ]创建于2014年05月21日

张昌绍被国务院评为一级教授

发布时间:2022-01-11 13:09:31      发布人: Jackson

1906年9月25日 生于江苏省嘉定县望仙桥镇。

1920—1924年 在苏州树德医院当学徒。

1920年,因家庭贫穷,张昌绍辍学,离开嘉定,进入苏州私立树德医院当了一名学徒工,正是在这所医院里的经历,让张昌绍萌生了学医的梦想,为此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刻苦自学。 

1924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四中学,在校期间极为活跃,曾经发表医学科普类文章。他还是学校“雄辩会”的主要辩手,并积极参加一些爱国学生运动。

1924—1928年 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成为苏州共青团领导人之一。

1928—1934年 在上海医学院学习。

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当时这所医学院不在南京,而是设在上海,由耶鲁大学医学博士颜福庆出任第一任院长,学制为7年,前2年为预科,由校本部理学院代为培养,医学专业本科学制为5年,张昌绍在南京读完预科之后,又到上海吴淞医学院本部就读医学专业。

1934年7月,张昌绍从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因学业成绩优异,留校担任教务长兼药理科主任朱恒璧教授的助教,从事药理学研究和教学活动。  

1934—1937年 任上海医学院药理学助教。

1937年初,张昌绍与赵承嘏、朱恒璧合作,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蚯蚓中之舒展支气管成分》。不久又与朱恒璧、张鸿德合作发表了《“黄连素降压作用之翻转”之机构》的研究论文。

1937—1940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考取留英公费生,入伦敦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著名神经药理学大师盖达(JohoHGaddum)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肾上腺能神经药理的研究。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6篇颇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其中一篇是与导师盖达教授合作发表。这些学术论文都与肾上腺素能传递有关,而当时国际医学界尚不清楚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的化学递质是什么。直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瑞典科学家UIfvonEuler教授才搞清楚肾上腺机能,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Euler教授与张昌绍导师盖达教授都曾师从英国著名科学家HenryDale从事科学研究,并有过很好的合作,Dale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张昌绍当时的研究课题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他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和科学研究,于1940年获得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由于学业成绩优异且科研成果丰硕,他还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协会会员。  

1940—1941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进修。

1941—1946年 任上海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兼中央卫生实验院药理研究室主任。

1946—1949年 任上海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兼科主任。是从中药研究抗疟药的先驱,1946年和1948年分别在《科学》和《自然》  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  ,报道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  对后来“青蒿素”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1949—1967年 任上海医学院(后改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名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兼教研室主任;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昌绍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主持制定了《药理学教学大纲》,并主编了药理学统编教材《药理学》,不但成为医学院校药理学系的主要教材,而且也是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张昌绍所著的《中药的现代研究》,对以现代科学整理中药及中西医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后来,他还曾策划出版一部大型药理学参考书,但遗憾的是,只完成了第一卷《药理学总论》。

1956年3月,张昌绍被国务院评为一级教授。 

1967年12月20日 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迫害、自杀   ,逝世于上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