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雅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819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5日

戚雅仙-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1-01-24 16:28:01      发布人: 天堂天使
        19282月出生于上海。童年对戏剧就产生了兴趣。
  1941年进入上海陶叶剧团科班学戏,师从陶素莲、叶琴芳,工花旦。
  1943年春,该科班进入上海大来剧场作为班底后,时值袁雪芬提倡“新越剧”,她们参加演出《人海飘航》、《雨夜惊梦》、《香妃》等剧。在《明月重圆夜》中,袁雪芬演姐姐,戚雅仙演妹妹,徐天红演父亲,三人还合灌了一张唱片。为袁雪芬配戏,使她从一般演员能逐渐胜任重要角色,在越剧观众中开始产生了影响。
  1944年满师出科,先和余彩琴、玉牡丹等合作,后进了尹桂芳、竺水招的芳华越剧团,任二肩花旦。
  1947年参加玉兰剧团,和徐玉兰合演《香笺泪》时初挑大梁,任头肩花旦。因戏路开阔,表演细腻动人而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旦角中的后起之秀,被誉为“袁派小花旦”。
  1948年参加参加竺水招为首的云华剧团,任头肩旦。
  解放初期,拍摄了越剧彩色电影《石榴红》(1950年和徐天红合演、《卖婆记》(1949年和竺水招合演。灌录的唱片《婚姻曲》,曾风靡一时。
  19502月组建合作越剧团。在合作剧团期间,主演过《龙凤花烛》、《玉堂春》、《血手印》、《卓文君》、《王老虎抢亲》、《琵琶记》、《白蛇传》、《文姬归汉》及现代戏《红色医生》、《祝福》等剧目。
  1950年秋任合作越剧团团长。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袁派唱腔基础上不断加以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韵味醇厚、
  缠绵委婉、朴素深沉的“戚派”唱腔。
  1954年与尹桂芳合演《屈原》饰婵娟一角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表演一等奖。
  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6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60年和1980年,参加第三、第四届全国文代会。
  1980年任上海静安越剧团团长。主演了《玉蜻蜓》、《教师曰记》等剧,并三次组团赴香港演出。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文联委员,
  1985年上海戏剧家协会拍摄了《戚雅仙和戚派唱腔》电视艺术片;
  1988年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了“戚雅仙流派艺术演唱研讨会”。
  1989年退休,现任静安越剧团名誉团长。
  199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戚雅仙表演艺术》一书,对其艺术生涯作了全面总结。
  1995年所演唱的《血手印》,获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三届“金唱片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