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少年符国俊当街被三四十名保安围殴致死新闻通报会本身成了新闻
10月9日下午两点半,官渡区区政府、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大板桥街道办三方联袂举行新闻通报会。街道办发言人念完通报内容后,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通报公安机关调查情况,5分钟内,会议结束,堪称神速。他们不但不愿回答媒体的提问,连新闻发言人的姓名都不愿透露,而是一口一个“我拒绝采访,我的任务完成了”,“请按宣传纪律来”。有记者气愤至极,怒斥“新闻通报会本身成了新闻”。
新闻通报会、发布会成为新闻乃至丑闻,这倒不是第一次。这方面最著名的事故,当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所制造。他的名言“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所呈现的公权力的专横与傲慢,构成了大多数官方新闻发布会的话语格调。像官渡区这一场,也许是为了避免重蹈王勇平的覆辙,干脆取消了答记者问的环节。这种取消本身,正是权力之专横的写照。
从表面上看,此案并非迷雾重重,警方在案发后既未放纵凶手,亦未恃强凌弱,只要依法办案,做一个秉公的执法者,他们自然可以豁免于民意与舆情的口水。然而,在新闻通报会上,相关人士这般遮掩耳目,一问三不知,毋宁是引火烧身,让公众不得不“于不疑处有疑”,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在案件背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警方有什么需要遮掩呢?此案的一大疑点,在于涉案保安之身份归属。大板桥街道办副主任苏雁称,这支保安队伍来自云南瑞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的劳务派遣,瑞邦保安的总经理邢建松则坚决否定跟大板桥街道办有合作关系,他们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都是“保安服务合同”,并无“劳务派遣合同”。双方相互推诿,原在想见之中。打破迷局,其实十分简单,把大板桥街道办手里的“劳务派遣合同”翻出来即可。据报道,事发后该份协议合同作为证据已被警方调走。那警方为什么不愿公布这份合同呢?
另一个疑点是,大板桥街道办请来的这支保安队伍,任务是帮助城管进行管理工作,具有管理权、执法权。不知这是不是所谓的“临时工”,出了差错,则令他们顶包?然而,他们所挂的牌子,却是“大板桥派出所保安服务部”。城管与派出所分属两个部门,怎能混为一体?城管的属下,借用派出所的名头,相当于我曾编辑的一本杂志,租用异地的刊号借壳下蛋,是否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呢?看来,犹如少年的死因,“大板桥派出所保安服务部”的名头,同样是一个谜。
或许正是这些可能永远无法破解的谜,决定了这个新闻通报会开了五分钟就匆匆结束,相关人士更不敢直面媒体的疑问。新闻通报会、发布会成为新闻与丑闻,“请按宣传纪律来”成为被群嘲、戏仿的名言,不仅是对“新闻”二字的侮辱,同时折射出了个别地方公权力不敢应对批评的神经衰弱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