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轶事
《三杯酒两馒头》
江永曾在乡里某富户做教书先生,平日书房危坐,读书撰文,喜怒不行于色,起居,饮食皆说定数,常挂嘴边,富户渐厌之,借故辞退,修不在意,欣然而逸。次年重阳节,富人大宴宾客,修恰过其门,富人邀之,修说“此是定数也”,富人大笑,说他又犯病了,修不言,拉富人入书房,从柜底拿出一寸许纸条,上有诗一首“三年宾主欢,一日遽分手,尚有未了缘,明年九月九,邀我赏茱萸,酌我三杯酒,数定且归休,口啖两馒头”。
《会逛街的石头》
江永平日少与人交往。唯和同村程翁关系密切,程翁精于奇门术。一天,二人在酒馆喝酒,深夜醉归。半路上,程翁发话:“今晚月色优美,你我何不乘兴入城一游?”修面带难色说:“夜已二更,还有十多里路,一去恐怕今晚难回”。程翁顺手一指路旁一块石头说:“此石今晚也要进城,难道你我还不如石头走得快吗?”,永闻言笑着说:“的确如此,不过石头明天中午才能返回。”此时正好有个走夜路的人听到二人对话,十分好奇,心想:“难道石头还会走路吗?”等江程二人走后,就守在石头旁想看个究竟。过了一会,看见一个担酒人走来,担子前重后轻,行走不便,见路旁有一石头,就停下搬上担子轻的一边,挑着石头进城去了。第二天中午,挑酒人返回,果然又将该石头担了回来,丢弃在原处。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令众人惊诧不巳,都疑江程二人为活神仙。
《提携后进》
江永的同乡有一名叫戴正的年青人,才华出众,聪颖敏捷,读书过目不忘。他听说修如此神算,十分仰慕,跑到江家想投门拜师。恰遇江永不在家,等候之时,读起了江永的易学藏书,江永三天未归,戴也只好在修家读了三天书,江永回时,戴见恭敬地行拜师礼,江永也不推辞,询问其读书结果,戴说:“已烂熟于胸!”,江永又问:“会运用吗?”戴说:“还未尝试”。一天,师徒二人田垅散步,见一黄牛与黑牛抵角相斗,江永问:“哪头牛会胜?”,戴说:“黄为土,黑为水,土当克水,黄牛应胜。”江永说:“非也,此时时令为初冬,今天日干支是壬子,水旺土衰。当黑牛胜”,不久,果然黑牛胜了黄牛。江永对戴说:“学易不能拘泥一格,贵在融会与变通,这样才能通达自然造化之玄机”,戴闻之,当下大悟。此后学业见长,名声在外,巳盛于老师。雍正初年,有大臣荐修入朝,世宗下旨召见,提问试之,江永跪于庭,战栗不已,口不能言。大臣忙又向世宗推荐戴正,戴却口若悬河,评古论今,谈天说地,头头是道。世宗闻之大悦,问戴道:“你与师相比。谁才更高?”戴说:“不能与师相比”。世宗又说:“你老师才能如高于你,为何却不能回答我提的问题?”戴说:“老师年事巳高,耳力不济,如论真学,实胜小臣万倍”,世宗对戴正谦让态度大为赞赏,御笔一挥赐,封戴为翰林学士。
人物纪念馆
江永故居位于江湾古街道北沿,坐落在北门街96号处,距离“东和门”不足一箭之遥。旧居现已不复存在,于1985年由其后裔在原址拆旧建新。其旧宅乃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徽派建筑,三开间两厅堂结构,初为3层,后削改成2层。东西两厢房相对,阁楼宽敞,可以跑马,前厅东侧附有店堂,后厅也有天井,此处被辟为讲学堂,清代总督阮天曾题木制牌匾“受经堂”悬于堂中,现该匾依然为当今屋主收藏,并悬挂于厅堂之处。 为了纪念江永,这位江湾出的一代积学宿儒,江湾镇政府出重金买下位于江湾北门街58号处的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德庆堂。该建筑与江永的故居同属一个时期的清代建筑,外观是两幢结构完全一致的并立宅第,实际是一户人家。宅前辟有一处院墙间隔成小院落,其地面用青色鹅卵石砌成图表。两屋正面门罩均嵌有古朴砖雕构件。东西两宅内厅厢房窗棂及雀替斗拱均由精美的木雕相嵌而成。西单元的三开间曾被主人辟作私塾,延请师尊授教子女读书。正是由于其有私塾的房间结构,最终选定其作为江永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