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2652987
本馆由[ 小芳 ]创建于2012年03月30日

母亲自挽

发布时间:2012-04-07 20:34:05      发布人: 小芳

今天是母亲过世的第七天,为了怀念母亲,整理出母亲自己写的祭文,九十五年母亲风风雨雨走来,饱经战乱、动荡铸就了她忍辱负重,不求名利,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且无悔无怨。很多母亲经历过的苦难,我都是第一次知道,足见母亲那代中国妇女有多么大的忍受能力和顽强的自立精神。这正是现在社会很多年青人所缺少的。

 

母亲自挽

刘慧娟

 

横联:落叶归根

上联:生离死别寻常事,莫用眼泪送亲人。

下联:酸甜苦辣人生路,人生似梦烟云散。

出生年月日:1916(丙辰)年6月21日亥时,殁于2011年4月7日16时30分,终年95岁

自祭文

   余1916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县一个小职员家,祖籍湖南攸县城关镇。在太平天国战争年代里光祖随曾祖避难异乡,辗转到武汉定居的,父亲系一儒生,终生以干文秘或教书工作养家糊口,母亲系家庭妇女。为人敦厚,贤忠、善良。幼年时我上有一兄下有一弟,兄妹三人,一家五口。数口之家,仅父亲一人微薄工资生活,家境清贫,生活水平很低,我兄妹几人乳汁不足,营养差因而常年患病。在那缺衣少药的年代里,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久我的一兄一弟相继夭折,仅我一人幸存下来了,但到了八岁的时候染上疟疾一症缠身数年,久治难愈竞而到谈疟即病,所以体质差。

   八岁开始入私塾启蒙,10岁进公办小学,学习新文化。在求学年代里正值军阀混战时期,战争频繁。时局不安定,加之经常患病,所以我的学习是停停学学,1937年勉强完成学历。时年已20余岁。正值风华正茂时,也是投入社会的青年,不料,七七事变,东北,华北相继被日寇侵占,敌人的飞机到处狂轰乱炸,人心惶惶,武汉局势日见紧张,老百姓开始逃难了,此时我家又增添了三弟一妹,除我和母亲是成人,弟妹均幼稚,父亲和伯父要坚守工作岗位,不能照顾家属,1938年夏天父亲决定让家属撤离武汉,让我和母亲携弟妹们先返回老家攸县。为照顾母亲弟妹,我只得放弃就业机会,回了老家,从此就定居在攸县。

1939年经堂伯介绍与余庆订婚,1940年应梅城镇小学聘任语文教师,拿起粉笔,走上了讲台,从此奠定了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生涯。

1941年宋庆龄女士等名士创办了战地保育院第四分院设在攸县六轻院,该院院长是余庆大学里的同学,凭此关节系我应聘到保育院除教语文外兼任医务室工作。

1943年余庆大学毕业,任教湖南省省立二中(现茶陵一中)同年夏季我们结婚了。

1944年保育院奉命迁往湘西洪江,我未同行,随余庆应衡阳新民中学之聘用同去了衡阳,刚刚开始建立小家庭,不料日寇又进了三湘大地。长沙危急,衡阳开始疏散人口,回家路线被切断,我们只得随广大人流回大后方逃亡,当时我身怀六甲,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达广西,此时囊中羞涩,生活频临困境,幸学友帮助在郴洲师范代课。孰知惊魂未定,桂林又告急,在异地他乡举步唯艰,所幸在郴师结识了一位瑶族同学,他家富请位家庭教师,其母亲的学校把我们接到他家广西宜山,在他家住了几个月生下了大女儿,又有几个学生邀我们去带河办补习班,于是我们辞掉了家教奔赴带河,来几宜山也岌岌可危,我们又开始改迁。后碾转到了贵州,又半年日寇投降。我们与新民中学取得联系于1946年春节期间返回衡阳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不料,1948年内战又起,这时,我们孩子小,无力外逃。只得回到攸县,从此与婆婆姑嫂妯娌生活在一起。在一个大家庭里,我们担付起了生活重担,但对家人能上孝父母,下能和睦手足没有嫉妒扯皮之事,虽算不上贤德厚悌之家,但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得美满幸福。

  1949年攸县解放余庆应聘于攸县一中

1950年我参加教师培训班之后分配在城关小学教书兼任班主任工作。

1952年因工作需要调任一中任校医直到1973年退休,整整21个春秋,任职期间事不分大小,职不分内外,只要力所能及的事均尽力去做好,开始教初一一个班语文兼校医,1958年学校增设了高中,学生猛增加上千人,校医却只有一个,同时学校还安排我教高初中生理卫生课,此外还要带领导学生去田野山冈采集中草药自制汤药为全校师生防病治病,像我这样即搞保健医疗,又兼几个班的课,工作量是够大的,不管工作怎么忙,多么累,我从无怨言,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列为改造对象也未懈怠工作,21年来也没有因病请过假,缺过勤,节假日也在学校协助保卫工作,做到了爱校如家,能关心学生,团结员工,深得师生员工的好评。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工会优秀小组长,1961年县里举办校办工厂成品展览,我自制的中草药合剂曾获三等奖。

1973年我已是58岁的人,超过退休年龄,经县委批准于1973年12月退休,此后一直在家协助子女培育下一代,如今孙子,外孙均长大成人,读完中学、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成家立业,他们永远胜过祖祖辈辈甚感欣慰!我也年老了,该走了。庸碌一生,没有辉煌事业,也没有遗产,唯能留下的是忠厚老实,诚诚恳恳地做人,但愿晚辈蒸蒸日上,为国为民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无悔无怨,在九泉之下可眠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