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柳亚子
李澄宇 撰信 李斌彪 校注
1919年
五年在长沙与大慈弟兄、屯艮、霍晋数相唱和。其明年,避坠麓山。霍晋、况松同在,大慈、屯艮、平子常渡江入山,浊酒高论。及今追忆,犹慕唐虞。国家多故,聚首为难。书问复断,此意惘惘,如何可言,观碁岁月,已见烂柯,到眼江山,依稀梦鹿。而亚子独能搜罗旧闻,俾故里文献,罔队于坠,何其暇邪?近作遒妙,惟《东江遇风》末句拟易为“此身未合饱蛟龙”,未知当否?此间今岁较暖,仲春杨柳,已自青青。江南草长,春更如何?
李斌彪注
1. 李澄宇(1882.2.18——1955.4.4),又名李洞庭。诗人、文史学大家、国学大师、楹联大家。他的家谱名叫昌旦,字吉初,学名叫李寰,号瀛北,笔名李洞庭。今湖南岳阳筻口镇潼溪乡山上村周家岭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船山学社董事,东池印社社员。民国初期陆军少将,后来弃武从文。从名儒吴獬,致力诗文联对,兼各家之长,而自成家数,与当时的傅熊湘、谢晋、姚大慈、姚大愿称为“湘中五子”名扬湖湘,斐声海内外。曾任湖南省政府秘书、秘书长、美立湖滨大学教授、国学馆教授、私立民国大学教授、国立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等。李澄宇生于1882年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壬午正月初一)亥时,1955年4月4日(共和国乙末年三月十二寒食节这天,清明节的前一天)病逝于湖南长沙李公馆,归葬故里周家岭。李澄宇著有:万桑园诗、万桑园诗存、万桑园联语、万桑园游记、未晚楼诗稿、未晚楼联稿、未晚楼联后稿、未晚楼日记、未晚楼联话、未晚楼诗话、未晚楼诗衡、未晚楼词、未晚楼词话、未晚楼曲、未晚楼曲话、未晚楼杂记、未晚楼文存及别卷、未晚楼书牍及牍存、未晚楼诗韵、未晚楼续文存、未晚楼续书牍、洞庭南阁诗稿、南阁诗、赤帜馆诗、短文八十首、雨窗杂记、荒村奇遇、香云绮恨录、易义释要、哲言韵编、渐暨楼诗稿、陟屺录、春秋三传、读十三经折中、读史蠡述(《读史蠡述》含:读春秋蠡述、读国语蠡述、读二十五史蠡述含:读史记蠡述、读汉书蠡述、读后汉书蠡述、读三国志蠡述、读晋书蠡述、读宋书蠡述、读南齐书蠡述、读梁书蠡述、读陈书蠡述、读魏书蠡述、读北齐书蠡述、读周书蠡述、读隋书蠡述、读南史蠡述、读北史蠡述、读旧唐书蠡述、读新唐书蠡述、读旧五代史蠡述、读新五代史蠡述、读宋史蠡述、读辽史蠡述、读金史蠡述、读元史蠡述、读新元史蠡述、读明史蠡述 共27种77卷) …………
2. 柳亚子 (1887.5.28——1958.6.21)苏州吴江黎里人,诗人,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江苏吴江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早岁在乡从陈去病、金天羽游,1905年加入国学保存会。后至上海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创办并主持南社。民国时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1949年出席第一屆政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958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柳亚子的名气来源于两点,一个自然是他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让他在那个特殊年代变得家喻户晓;此外,能使柳亚子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事业,则是他曾主持的南社。1911年的鼎革之际,正是南社社员们闪亮登场的时刻。
3. 五年:指民国五年,即1916年。
4. 大慈弟兄即姚大愿、姚大慈兄弟,湖南岳阳平江县人。姚大愿(1886年?-1939年)字仲子,姚汉舟的次子,姚大慈的二哥。姚大慈(1888年-?),字叔子,号大知。姚汉舟第三子,姚大愿之弟,兄弟俩曾都留学于日本。姚大慈、姚大愿两兄弟与醴陵傅钝安(傅熊湘)、巴陵(岳阳)李澄宇(李洞庭)及衡阳谢晋为“湘中五子”。“湘中五子”都是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姚大慈、姚大愿两兄弟早年共同留学日本,接受新式教育,姚大愿研习生物学。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有革命救国之新思维,随即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及战役。在广州黄花岗之役,大家以为姚大慈已阵亡,名字已列在烈士名单中,但后来找到他了,受重伤尚有气息,救了回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成立,但不料袁始凯在京称帝,且军伐纷起,各霸一方,国势日乱。孙中山因而发动二次革命。 谭延闿是湖南的重要人物,是制宪自治的首倡者,但对于地方自治是持反对和犹豫态度的,他怕得罪北京政府和广州政府,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闿作为争取对象,希望谭赞助护法,共同对付北洋政府。见谭延闿持“骑墙”态度,孙中山即派姚大愿、姚大慈、柏文蔚、覃振等到湖南说服谭延闿。谭延闿终于通电表示与桂系彻底决裂、明确回应孙中山的讨桂战争,孙中山对于谭的转变感到非常高兴。任命谭延闿为北伐讨贼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长。后孙中山因谭延闿不愿出兵广西,为重组军政府出力,决定将谭驱赶下台,姚大愿奉孙中山之命,回湘找各方活动,在平江发动兵变,配合赵恒惕将谭延闿赶下了台。但最终谭延闿在严酷的事实中受到教训,顺应时代潮流而选择了追随孙中山。民国成立后,1927年朱培德任江西省主席时,姚大愿出任省府秘书长。姚大愿、姚大慈参加南社,诗文名燥一时,人称湘五子。文章曰:夫湘五子者,为民五六年间湘中人士称醴陵傅钝安、巴陵李洞庭、平江姚大愿大慈及衡阳谢晋者也。
5. 屯艮即傅熊湘(1882-1930)名尃,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湖南醴陵北乡旁山人。幼随父就读。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吴德襄。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1906年,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1910年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1913年,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1916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入湘。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1918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海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1920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1924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1930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遗著已刊印有《离骚章义》、《段注说文部首》、《更生日记》、《国学概略》、《文字学大意》、《新闻学讲义》、《琼湖唱和集》、《红薇感旧集》、《醴陵乡土志》和《湘灾记略》。编辑有《南社湘集》、《湖南中山图书馆图书分类目录》10卷。参与编辑的有《醴陵兵燹记略》。刘谦编辑《钝安遗集》23卷。
6. 霍晋即谢晋(1883一1956)。谢晋,字霍晋,清泉县京山利家皂(今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1906年,谢晋参加萍浏醴起义。1907年,谢晋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任湖南省都督府参议及南路筹饷总局局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护法诸役。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集结党人200余人,袭击湖南督军府,支持护国军攻下湘西。后遭到袁世凯的缉捕,逃往日本。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号召南下护法。他任湖南护法军秘书长,宣布湖南独立。曾任建国军北伐总司令部党务处长、第2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军事委员会经理处处长。1927年在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时,他甘冒风险,以发军饷为名,提取巨款给刘伯承部,促使南昌起义顺利进行。南昌起义失败后,他接受中共中央安排去苏联养病。1933年,党中央紧急迁往苏区,他因重病缠身,失掉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因蒋介石的通缉而被迫流亡日本。1938年抱病回到家乡。1946年秋,他身处逆境,写下诗句“相期莫负平生意,须看黄花久耐霜”,以明心志。1948年冬,他组织“湘赣南区人民动员委员会”,任主任委员,策划湘南武装起义,迎接解放。1950年6月,他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会议,毛泽东设宴欢迎他,并留宿促膝长谈,称赞这位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一直不懈奋斗的革命老人为“湖南的一面旗帜”。他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团结、教育、改造原国民党中上层人士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谢晋不但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湖南著名诗人,与傅熊湘、李澄宇(李洞庭)、姚大慈、姚大愿并称“湘中五子”。今残留诗稿《屡劫余集》两卷,《蓬莱词》一卷,共260余首。文集《齐州外室札记》两卷,《榖音集》二卷,《蒙言》十四卷,共约20万字。1956年8月4日在长沙病逝,终年73岁。
7. 其明年:指民国六年,即1917年。
8. 避坠麓山:李澄宇(李洞庭)隐居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云庄。1920年,李澄宇的《报侯华封书》,信中云“丙辰在沩阳时,计夺汤军,与黄驾白设司令部城隍庙中。……丁已啸歌于麓山。”1923年,李澄宇的《与大慈》,信中云“洪宪变生,与黄平纷走宁湘,计独立。汤屠部曲,左袒受命。颂云踵至,乃夺吾军。有功见挤,躬自悼矣。自时厥后,学诗钓鱼,以自适,固不欲再问理乱。”
9. 况松即李况松(1888~1951),又名李劲,湖南衡南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善书画,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辛亥革命、倒袁、护法斗争。历任湖南省议员、湖南省髙等检察厅厅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四军三师师长、少将高参、南昌行营军法处处长、黄河水利委员会代委员长、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党史委编纂、暨南大学和劳动大学教授、江南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府頋问等职。
10. 平子即张平子(1885—1972)字启汉,湘潭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1915年任长沙《大公报》主笔,1929年任社长至1947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