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央视不要用贾永青误导癌症患者
从4月8日起,央视连续报道了河北定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女医生贾永青身患癌症,坚持带病工作的先进事迹,对此,肿瘤专家张明谈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报道中说,贾永青今年32岁,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历,2012年9月,刚参加工作一年半的她被确诊为“肾癌”,她没有告诉同事和单位,自己借了5万元去北京做了手术,术后一周,伤口还没有拆线就回医院继续上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因劳累过度,仅仅过了十个月,2013年7月即发现癌症已出现全身转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贾永青共治疗961位病人,参加手术1000余例,接生512例,加班169次。回医院上班第一天,贾永青做了5台手术,站立7个小时。忙时一天要收二十多位孕妇,做十几台手术,还要3天值一次夜班,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不要说一个癌症病人,就是正常人也承受不了,出现转移并不奇怪,她本院的医生告诉记者,贾永青的病情已是晚期,目前已出现,肝,肺,骨等多处转移,并伴有腹水,央视在报道中说,贾永青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感动了很多人,并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我看了这个报道后,不是被感动,而是为贾永青医生感到悲哀和惋惜,假如她手术后不去工作,而是在家安心养病,同时继续治疗,病情不会发展到晚期,假如当时结合中医药治疗,有可能治愈并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但遗憾的是,这些并没有发生,她今年刚32岁,还很年轻,也没有结婚,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父母为了她读研借了许多外债,作为医生的她,不可能不知道劳累过度对癌症患者的危害,她之所以在手术后还要去拚命的工作,经济条件差是一个主要原因,她除了手术借的5万元之外,后期的化疗又让家里负债十余万元,靶向药物更需要每月5万元的费用,而且不能报销,需要自费,从工作上来说,目前的医院都是合同制,如果得了癌症,就很可能失去工作,对于一个农村家庭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央视的报道播出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了慰问,不但送来了慰问金,而且授予她许多荣誉称号,“定州好人”、定州市“三八红旗手”、“十佳爱岗敬业先进人物”等等,国务院副总理还委托计生委的人来看望并指导治疗,有国家领导人出面,这医疗费肯定是不成问题了,但这一切来的不是太晚了吗,假如没有央视的报道,今天的贾永青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贾永青得到了救治,千千万万个癌症患者怎么办呢?
这从另一个方面暴露出我们社会的弊端: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假如贾永青有着完善的医疗保险,不用为医疗费发愁的话,就不需要她手术后再去工作,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得了癌症,首先就是要休息,不能再去工作,经济条件在不好也要以治病为主,做为央视这样的新闻媒体,更应该对癌症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提倡癌症患者隐瞒病情,带病工作,以免造成误导,这并不是什么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更不是什么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是典型的“负能量”,生命重于一切,要以人为本,作为癌症患者,不能相信媒体的这类宣传,对癌症患者进行报道和帮助是应该的,但更希望媒体揭示贾永青现象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促进医疗体制的改革,以挽救千千万万个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