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要陈肇英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857817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0月24日

陈肇英

发布时间:2010-10-26 11:07:5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陈肇英,男,字雄夫(1888--1977),浙江省浦江县治平乡古塘村人。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中央特派员,三度连任闽浙监察使。著有《八十自序》。

十二岁时,入家乡私塾就读。十五岁,因生活艰苦,自动辍学,间随父兄外出负贩。十六岁,重新入塾。十八岁,考入杭州四府公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05年,考入蒋伯器任校长的牟目学堂,转而习武事。

1907年,自炮兵学校毕业以后,被派充浙江混成旅第一标第一营前队司务长。1909年初,调升第二标第一营后队排长。

1911年,总攻南京时,改任浙江支队司令部参谋。攻下南京后,渡江北伐,再调任临淮兵站部长兼皖军联络。

1912年3月底回师南京,司部整编,成立军官团。由于表现突出,被任为团长。5月,担任浙军第一军军部副官长。后缩编为浙军第一师,任第一团第二营营长。1917年,任第一团团长,后兼充宁、台戒严司令。

1918年,任为援闽浙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

1922年,孙中山临时任之为讨逆军一路司令,指挥陆战队担任黄埔地区的警戒任务。

1924年,任虎门要塞司令。

1937年,因家乡教育落后,陈先生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便利青年学生就近入学,特发起创办全制中山中学。他率先捐款,并着力劝募,筹集资金20多万元。因校址旁有一座普义桥,故以“私立普义初级中学”为本校的校名。校舍既成,组校务委员会,自兼任董事会董事长,委聘孝丰王恭寿先生为校长,教员亦由王校长延揽,多数来自外县。招收学生则属褚暨、义乌、东阳三县者约占五分之二,浦江县本县子弟,超过半数。因学校新办,设备极其简陋,条件艰苦。在陈肇英先生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以校训“谨身、节用、知耻、力行”自勉,齐心协力,惨淡经营,半年后,初具规模。陈肇英先生致力于设备的完善、学校的发展,1940年起,他从福建订购来全套教学仪器;图书资料除学校自购外,他亦自闽陆续添置不少,日渐充实。

自中山中学创办之后,对于本县及周邻各县的文化、教育事业,时尚趋新,兼有鼓励改进的裨益,是一项百年树人大计。

1941年下半年,时值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经呈准于10月10日起,将校名改称“浦江私立中山中学”。

1947年,为纪念董事长陈肇英和王恭寿校长的办学功绩,特在大礼堂前树立了陈、王肖像碑,以资纪念。1949年5月,浦江解放。陈肇英先生离浦经广州去台6月,浦江县人民政府委派建设科科长黄慎之为本校董事会董事长,负责接收学校工作。

1956年11月,经县统一安排,学校改名为“浦江第一初级中学”。

1959年6月,学校报请县府批准,仍称为“浦江县中山中学”。1960年,浦江县建制撤消,大部分地区并入义乌县,校名改成为“义乌县中山中学”。6月,时逢孙中山先生95岁诞辰纪念前夕,由高二学生发起,学校组织了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请宋庆龄副主席题写校名以作纪念的活动。宋副主席收到请求信后,很快寄来了亲笔题写的“义乌县中山中学”手迹三张。

1967年3月,学校复称为“浦江县中山中学”。

1993年,浦江旅台同乡会理事,台胞张时操、黄新榜,遵照陈肇英先生生前遗言,从台湾带回了先生遗物《二十五史》赠送给中山中学。1994年9月,设立“肇英新生奖学金”,奖励高一新生前30名,奖额每人100元。

1995年9月,学校拆除原小礼堂,在教学楼与实验楼中间开始建造以陈肇英铜像为主体的花园。10月,浦江台北同乡会为铸造铜像捐献了1万美金。2003年,又向中山中学捐赠了25本陈肇英先生撰写的《八十自序》以及画卷、相册、手稿等3箱遗物。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