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救复旦学子表现冷漠到底羞辱了谁?
12月12日,18名复旦等校的大学生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登山探险时迷路,在当地公安消防官兵的全力搜救下,18名大学生全部安全脱险,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24岁的民警张宁海在护送学生们走出危险区时,不幸坠崖牺牲。当时看到这则新闻确实相当的感动,同样是年轻人,同样是年轻的生命,民警的这种克尽职守的牺牲精神,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显得是如此的弥足珍贵,即使民警是在行使职责时牺牲,这同样也应该成为所有人、不论职业的人来学习和崇敬。
然而从事后获救的18名复旦大学生、这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们被救后的冷漠表现来看,却实在令人心寒甚至极度疑惑不解;据凤凰网12月16日报道,十多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被困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为救学生一名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下午采访时,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12月14日1时,安徽媒体记者“淡淡esse香”在微博中对复旦学生的冷漠提出了谴责。“淡淡esse香”记录说,张宁海的遗体被搜寻出来,抬下山的时候,18个复旦大学生,并不是像报纸写的那样痛哭流涕,他们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这位记者说,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获救的学子,回到学校后,已经不再是山上恐慌的迷路人,摇身又成了校园精英。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彬是复旦登山协会成员,他在网上与同学的一段对话,昨日被网友截屏放上微博。刚刚获救回校的杜彬“心理状态还可以”,与同学在留言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除此之外,复旦论坛上还出现了事件中最不负责的表现是警察找到队伍后,要求立即下山,导致了警察坠崖,“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危险区不能进去是不成立的,爬雪山的人怎么不禁止”等说辞。
获救复旦学子杜彬在网上谈公关
网友曝光复旦校园网上的“媒体利用论”引来炮轰一片
(为救遇险学子遇难的民警张海宁)
到底是知识精英,是名牌大学生的学子,所以他们回到和平安宁的校园后,突然之间又变得如此的“理性”和夸夸其谈,一句“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轻描淡写的将牺牲民警的年轻生命描写得几乎一文不值,难道在这些未来的社会精英们看来,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有着完全不同含义吗?显然他们此时此刻更关心、更关注的是所谓登协的权位、是所谓的媒体炒作下的危机公关,确实很冷静、也很“理智理性”,只是这种这种理性所彰显的对生命的冷漠带给人们的观感却象又一道寒流一样猛烈的冲击了人性的善良,并再次赤裸裸的揭示出了物欲横流下社会道德的堕落和价值观的扭曲,难道今天的中国人、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学子精英连珠人性、最基本的感恩都变得一文不值了吗?难道忘恩负义也可以成为理性或理智的代名词了吗?真是无语。
牺牲的民警或许只是一个最底层、最普通的公务人员,或许他只是一个高中文化的小小警察,或许他永远也成不了所谓的社会精英,但他的牺牲、他的敬业却让人即感心痛又倍感值得所有人尊重,看着那英年逝去的英俊面孔,谁又能说他与被救的18名复旦学子不是有着同样青春的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诚然,他的牺牲背后有着复旦大学生理性思维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的职责所在,但他也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亲人朋友,同样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他牺牲了,为了救助18位迷路的大学生,就象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一样,复旦学子们你敢说五千年来为国家民族牺牲的战士“你们就该为国牺牲”然后觉得自己获得和平安宁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吗?你们不应该感激和感恩吗?不应该感同身受的有所触动有所缅怀吗?就算放到今天的中国社会,同样是公职人员,又有多少人此时此刻在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呢?有这样克尽职守的基层民警,至少为这点,我们应该感动,应该感谢。此时此刻心安理得的一句“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心安理得的谈论危机公关、谈论争夺权位,真是复旦大学生之耻,甚至说大点,是中国教育之耻!
媒体和网络的看法固然出自人们最朴素的感情、出自一种人性的自然感受,无所谓危机公关;民警尸骨未寒时,复旦论坛上涌现如此“理性”的分析和看法,让网友看过都觉“太冷血”。难怪有网友说,复旦学子的冷漠寒了网友的心,高校学子对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一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网友“Z思沫”说,中国走到该重读鲁迅的时候了。
确实如此,大学生读那么多的书干什么?将来还不是要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如果读书读到一个个麻木不仁、一个个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这种未来的精英则只会变成一堆行尸走肉,一群理性的怪物。一个连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都不明白的大学生,一个天天喊着要实现“人人生而平等”却不知道生命尊严的知识分子,谁还期待这样的所谓精英群体来推动中国的进步?
所以从此次事件让我们深深感觉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刺激,甚至让人寒心的同时感觉人心不古,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反省,素以人文风气著称的复旦大学生如此,那难道仅仅只是羞辱了这些学子吗?难道不也再次证明今天的教育体制在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在人性关怀、在生命价值、在生命尊严的教育上存在明显的缺失吗?或许我们会想,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体制何尝不也是失败的,绝非一句“社会风气如此”可以敷衍塞责,毕竟大学生最终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一个缺少人文关怀、一个不懂得感恩的精英群体,即使有再多的理性,也必将造就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更不是教育的目的。
做人都没有学会,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用?在这里愿民警张海宁一路走好!你才是社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