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颂》中的主人翁周子冈
他父母早逝,妻子在剧团演出队工作,外出演出时,只好把小孩交给
年迈多病的外婆招呼,与孩子聚少离多。在上山下乡演出中,身为团长的他与演员们同吃一锅饭,同乘一辆车,搭台来得最早,散台回得最晚。乘车、住宿时,总是把好座位和好房间让给年纪大的同志或是女同志。
因演出场次多,他长期患有咽喉炎的职业病,老毛病时常发作,但他总是带病登台演出。
2005年国庆节期间,王汉卿随团在大冶市陈贵镇演出《四下河南》,感冒发烧到39℃以上,仍坚持登台演出。一天演三、四场,每场3个多小时,一连7天,他场场不误。
“团长吃得亏,职工紧跟随,团长流大汗,职工拼命干。”王汉卿以身作则,一心为剧团,感召着全团演职员工。
热爱舞台表演的王秀华为参加在鄂州的演出,将出生仅6个月的孩子带在身边。后孩子高烧42℃不退,送到武汉抢救时,竟不治而亡。
年过花甲的退休老艺人胡大立,返聘回团后,应邀创作大型现代纪实楚剧《公仆颂》时,正逢三伏大热天,胡大立到主人公周子冈(生前担任中共云梦县委副书记)的家3次,到义堂镇曾滕村走访了4个养鸡场,对剧中涉及到的角色一一访谈。写剧本时,他自己关在小房里写了半个月,每天都熬到凌晨三点钟。有一次停了电,他点了5根蜡烛。儿子见他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失声痛哭,时而大声尖笑,抱怨说:“您走火入魔了,小心周书记将您接去了。”
前年春节在鄂州演出《济公追踪》,剧团演员黄红斌打着赤膊演济公,3个小时下来,终于病倒了。
吊子的扮演者罗志华在孝感巡演时腿部受伤,为了不让演出质量打折扣,他每天坚持把每个动作做到位,膝关节上的血疤结一层掉一层。寒冷的冬天,小伙子的内衣被汗水湿透。
青年演员汪海军结婚,上午才把新娘接进门,马上就赶赴黄石演出,次日凌晨才回家。伴奏员陈磊为演出三推婚期,头天结婚,第二天接到任务就随团演出。
剧团主演蔡云凤夫妻都在演出队,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双双随团出演,一场不落。
这几年,该剧团改编、移植、引进、排练了《包公嫁女》、《秦香莲》、《荞麦馍》、《狸猫换太子》等50多个传统古装剧目,还创作了《民选村官》、《公仆颂》、《南瓜缘》、《吊子卖鞋》、《云梦黄香》等50多个新剧目,以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年龄观众的看戏需求。剧团在楚剧观众集中地聘请了20多位演出经纪人,每年订单不断,迈入“出人出戏出效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