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74559634
本馆由[ weizhen ]创建于2013年04月04日

导语:一本沉甸甸的《钢铁雄师建酒钢》,带给战友们的是对昔日艰苦奋斗历程的回忆,对过往人物、事件的追思。今天,平台推出钟力战友回忆冶金部队副政委鲍鸿光的文章。用他的话来说“谈酒钢不能不谈鲍鸿光,谈冶金部队不能没有鲍鸿光”。请大家随着他的笔触,去了解这位老首长,去缅怀这位老前辈。 ▲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副政委鲍鸿光          从酒钢建设总指挥到 基建工程兵将领 ——忆冶金部队副政委鲍鸿光 文/钟力

发布时间:2021-04-05 08:46:06      发布人: 13*******73

 也许是有过在嘉峪关的经历,阅读装帧精美的《钢铁雄师建酒钢》时,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二支队战友心中浓浓的酒钢情结。二支队是我的老部队,联系从部队到机关这段历史,我同时感到,在新中国冶金工业发展史上,基建工程兵和酒钢有着一种不解之缘。
        酒钢是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建字02部队)的诞生地,基建工程兵是建设酒钢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而当年由冶金部派出的,在茫茫戈壁滩上,统领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建字02部队)、酒钢和其它参战单位奋战酒钢的副总指挥、嘉峪关市委书记鲍鸿光,后来又调任基建工程兵冶金部办公室(简称冶金部兵办)副主任,197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任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副政委(副军职)。这似乎是一种巧合,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回顾二支队建设酒钢的历史,战友们更多的是知晓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总指挥、十九军副军长郭时胜,其实,我们也应该知道经历过战火硝烟的考验、具有丰富冶金建设管理和领导经验的鲍鸿光。

 

 

▲年轻时代的鲍鸿光
 

一、丰富的革命战争时期经历


        鲍鸿光,1917年生于河南长垣,青少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即投身于大革命浪潮。1932年,在学生时代,秘密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滑县、濮阳、东明、长垣四县边区救国会会长。1939年,任冀鲁豫游击支队随营学校第一分校政治特派员。
        1940年,任豫北大队新三旅九团政治处主任。当年,日寇集中万余人对豫北地区进行“5、5”大扫荡,1941年又进行“4、12”大扫荡。鲍鸿光及战友们,在原地坚持游击作战,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烧炮楼、炸碉堡、偷袭敌人的运输线,多次进攻敌人据点,不怕牺牲,以少战多,狠狠打击敌人,阻止日寇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最后胜利。同年 ,参加了反击石友三部战役,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1年至45年,分别担任冀鲁豫边区第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分区武委会主任、沙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46年,任内黄县县长、中共浚县县委书记兼高浚指挥部政委、道口市市长等职。1947年,任冀鲁豫军区独立三旅及二野十一纵三十三旅政治部主任、二野17军政治部民联部部长。1948年,参加豫东睢杞战役和著名的淮海战役,圆满完成作战任务,为取得全国胜利作出了贡献。

 

 

▲1960年,鲍鸿光(左三)参加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联洽谈设备交货

 

二、有冶金建设战线的管理经验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后,鲍鸿光调南京市军管会,参与接收和改造城市工作,曾任南京市供销合作社社长、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副社长。1954年,党中央决定,从华东抽调一批领导骨干支援工业战线,他调任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前身)冶金筑炉公司、冶金安装总公司经理。1958年,任冶金部设备司副司长。其间,曾带领冶金设备制造专业技术骨干赴苏联考察学习,为提高我国冶金设备制造能力,改变冶金工业落后面貌作出了贡献。
      1963年,鲍鸿光任金川有色公司经理、冶金西北指挥部副指挥。他作为冶金部派出的领导干部,带领从全国各地调集在金川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忠诚担当、艰苦奋斗、务实奋进,为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当时钢铁和有色没有分家,统属冶金部)工业而不懈地奋斗。金川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自1958年发现镍矿、1959年开始开发金川镍矿,1963年采出第一批矿石、1964年产出第一批电解镍、1966年形成我国第一条比较完整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革中,他排除干扰,穿梭于甘肃、宁夏、青海之间,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完成了建设四个三线冶金工厂的任务。
        1969年,为加强酒钢建设的领导,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冶金部、兰州军区和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共同成立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对酒钢、嘉峪关市和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建字02部队)及其它施工企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冶金部将鲍鸿光调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任副总指挥(宁夏军区司令姜玉安为总指挥后为郭时胜)、嘉峪关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兼市委副书记,郭时胜离任后任总指挥兼嘉峪关市委书记,酒钢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鲍鸿光(右四)和苏联专家在一起
  

三、与基建工程兵结缘于酒钢


       1966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整编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兵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为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家准备打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经济潜力,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酒钢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关心的三线建设重点工程,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建字02部队)因三线建设而生。然而,充分发挥这支部队的作用,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则在于嘉峪关总指挥部的集中统一指挥。
      1969年的酒钢,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建设规模的调整,处于建设的困难阶段。鲍鸿光上任伊始,即深入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作为具有冶金建设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他带领嘉峪关总指挥部围绕1号高炉出铁这个关键点,在全面落实设计、设备制造、物质供应、生产准备情况和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建字02部队)施工现状的基础上,酝酿着酒钢大会战的方案。1970年4月,粟裕大将带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从新疆路过嘉峪关下车了解酒钢的建设情况。4月22日,粟裕一下车顾不上休息,就在郭时胜和鲍鸿光等陪同下,视察由二支队(建字02部队)施工的1号高炉工地,连夜听取嘉峪关总指挥部关于酒钢建设情况及“十一”出铁方案的汇报。随后,鲍鸿光去兰州、进北京,向兰州军区、甘肃省革委会和冶金部汇报。1970年6月,全国支援酒钢“十一”出铁的会议在兰州召开。此后,“全国抬酒钢,酒钢跑步上”,军民大会战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当时,整个嘉峪关分为镜铁山、西沟、厂区三个战区。镜铁山战区以二支队(建字02部队)十一大队为主力,西沟战区以二支队十六大队为主力,厂区战区以二支队十二大队、十三大队、十七大队为主力,十八大队作为机械化施工部队,在各个战区配合主力作战。用鲍鸿光的话来说,“我们将这次出铁会战当成一次战役来指挥,为了拿下这个山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在嘉峪关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二支队(建字02部队)党委要求各级领导指挥到现场、政治思想工作到现场、两级机关服务到现场、设备材料供应到现场、生活保障到现场,并在各战区组织各种小会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广大官兵以“革命加拼命,要铁不要命”的精神,日夜奋战,攻坚克难,保证每个节点工程都提前完成,最终在9月30日,1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十一”出铁,不仅终结了酒钢12年不出铁的历史,也为酒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支队(建字02部队)承担酒钢建设工程,特别是经过1970年“十一”出铁大会战,接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部队建设的面貌有了新的飞跃,基建工程兵的优越性得以彰显,这也使包括鲍鸿光在内的各级领导和酒钢人,对这支年轻的部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和韩清泉(冶金部设备司司长,后为副部级)在冶金部机关合影

 

四、新时期再次成为带兵的人


     钢铁工业是基础工业。毛主席和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毛主席曾指出:“中国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中国要建设必须优先发展钢铁生产,发展重工业,这是经济建设和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基建工程兵整编初期,共5个支队,36个大队(团),冶金系统就有两个支队,13个大队(团)。冶金部队是基建工程兵的一支主力,更是钢铁工业建设的劲旅。随着基建工程兵的发展,197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试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领导关系的几项暂行规定》,要求国务院各主管部委要加强对所属部队的领导和管理,指定一名副部长负责,并组织一个精干的办公室管理日常工作。
       “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基建工程兵部队要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不断提高政治、军事和技术素质;同时,又要从基本建设的特点出发,贯彻执行“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方针,沿着正确的方向,建设好这支部队,需要选配一位政治上强,既在战争年代带过兵、打过仗,又有新中国冶金建设管理经验的干部主持冶金部兵办的工作。经冶金部党组决定,1976年,熟悉和了解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的鲍鸿光,从酒钢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岗位,调任基建工程兵冶金部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常务工作,再次成为带兵的人,肩负起抓好冶金部队建设的重任 。
      兵办机构新,人员少,工作千头万绪。为尽快熟悉了解部队情况,鲍鸿光忘我的工作,在冶金部红楼,经常能看见他早到晚离的身影。
        1976年,八支队由军委工程兵改编为基建工程兵冶金部队。他在指导部队落实马钢建设任务、搞好改编教育的同时,积极向冶金部党组汇报,从冶金建设施工企业选调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配备到八支队领导班子和技术主管岗位,并适当调整部队专业力量配置,提高战斗力,以适应冶建施工的需要。
        唐山地震后,二支队面临自身受损、任务调整等诸多困难。他带着冶金部党组对部队的关怀,亲自赴河北迁安沙河驿参加二支队党委常委会,引导“一班人”正确认识形势,树立信心,搞好部队建设。他还赴迁安大石河首钢矿区,协调解决部队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为二支队完成首钢矿山建设任务创造条件,保证首钢生产的需要。
        1977年,鲍鸿光参加了基建工程兵工作座谈会和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鉴于自身的经历,他对会议提出的:苦战三年,把2/3的大队建设成为大庆式的基本建设突击队;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先进水平;将部队建设成一支思想、技术、纪律、作风全面过硬的基本建设野战军,这些目标和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兵办的工作中,他在抓部队思想教育、班子建设、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经济核算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冶金指挥部机关的成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着眼于部队的长远建设,为培养人才,他向冶金部党组报告,并协调主管司局,为将武汉钢铁学校整编为基建工程兵第二技术学校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会议上做报告

 

五、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好领导


       鲍鸿光1932年即投身革命,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练就了坚强的党性和坚韧的革命意志,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
       他忠诚党的事业,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服从党的安排,认真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北,气候和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在西北工作十几年,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推进项目建设。在酒钢,他大胆启用懂生产、会管理的干部,用大庆“三老四严”的作风要求自己,约束大家。他亲自上矿山下矿井了解生产情况,为改变企业面貌呕心沥血。酒钢人将他比作心中的一座碑,一直铭记着他对酒钢做出的贡献。
        他谦逊温和,善于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知识分子眼里,他是老资格、老干部。在他的心中,他是党联系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是他的良师益友。他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建议,长此以往,积累了丰富的冶金建设管理经验。在嘉峪关地区总指挥部工作过的,二支队和酒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如设计方面的王汝林(后任酒钢总经理、冶金部副部长)、设备供应方面的解生凯(后任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后勤部副部长)、土建工程方面的黄新农(后任唐钢副总经理)等,以及二支队(建字02部队)的冶建专家、时任支队参谋长胡志鸿等各战区分指挥部的干部对鲍鸿光都十分尊重。
       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关心体贴下级,在年轻战士的眼里,他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我曾随他赴武汉参加基建工程兵第二技术学校首期开学典礼,看到他在会上正式讲话后,又专门抽时间看望学员,给莘莘学子以殷切希望。他将年轻的学员比作树苗,希望大家在学校里吸收营养,茁壮成长,将来为部队建设作出贡献。他在深圳看到刚调入的部队住简陋的竹棚时,一边叮嘱战士们克服暂时的困难,安心扎根深圳,建设特区,一边要求干部安排好生活,搞好防疫等等,可谓无微不至。至今,原冶金指挥部机关战士倪敬卓,谈到对鲍副政委的印象时,都十分感动,他说“老首长将我视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这份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
        鲍鸿光作风正派,为人正直,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在他身上看得到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之风。198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5月逝世,终年87岁。

 

▼鲍鸿光书法作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