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875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5日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施蛰存在沪逝世 享年99岁

发布时间:2010-11-18 11:17:3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九日电(记者许晓青)中国现代文学界硕果仅存的国宝级人物之一、著名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施蛰存先生,于北京时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八时四十七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九岁。


  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叱咤中国文坛的巨匠,施蛰存在海内外享有“中国现代派鼻祖”、“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和“新感觉派大师”等盛誉。近二十多年来,施蛰存深居简出,其近况颇受世界各地人士关注。

  据悉,施蛰存于今年六月住进上海市华东医院,两个月后转入位于医院的心脏监护病房。负责其床位的石医师介绍:“老人走得十分平静”。石医师称,施老当初住院主要是出于对其身体机能衰竭的考虑,他的神智始终清晰,对外界反应十分灵敏,每日仍坚持读报、念书。她透露,今晨,施老突然出现全身脏器衰竭,并短时昏迷,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八点四十七分安详辞世。

  目前,施蛰存生前任教的华东师范大学正在协同其家人筹建“施蛰存先生治丧委员会”。

  资料链接:

  施蛰存,原名施青萍,笔名安华、李万鹤等。原籍浙江杭州。8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1935年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其间一度旅居香港。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并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1937年以前,除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时期写作散文。1950至1958年翻译了200万字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已刊行的短篇小说集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还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和大量译作。

  施蛰存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等篇,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的变化,追求新奇的感觉,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的描写中去,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都市生活,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资料来源:东方网)
 
编辑:张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