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联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877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5日

钱仲联开创苏州首个博士点

发布时间:2010-12-02 15:34:4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钱仲联从事文史研究70多年,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出版了70多部著作,研究领域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艺术、宗教、民俗、经济等学科,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和一代名师。钱仲联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缜密的治学方法,跻身于代表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者之列,数十次获得包括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并先后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曾获曾宪梓教育奖二等奖。

        著名学者钱钟书曾感叹,“我没有资格在钱仲联面前做博导”;钱仲联95岁寿辰时,国内外学术界专家云集苏大,纷纷泼墨挥毫,称其“昆仑万象”、“一代诗豪”。

        一代大师,一样有血有肉,一样有喜怒哀乐,钱大师究竟是怎样一个凡人?在这位世纪老人去世5年后的一个春天,在他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家属楼和校园,在老人的女儿、弟子和在中文系工作过的领导的忘情回忆中,记者分明感到,一个和蔼可亲、清癯童颜的白发长者,正拄着拐杖  缓缓走来……

        弟子眼中的大师:

   “做学问好比做红烧肉”

        马亚中,53岁,1982年起师从钱仲联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留校。现为苏大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市政协常委,曾获江苏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在位于东港二村的家中,马亚中感慨地说,先生最喜欢吃的就是师母做的红烧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像做学问一样,没有半点投机取巧。先生治学的道理,其实跟师母做红烧肉是相通的,虽然简单、普通,却是颠扑不破的得道至理——

        1981年,本科即将毕业的时候,就下决心报考钱老的研究生,幸运的是,终于如愿以偿。那时有好心人说,先生脾气大,一不称心就要发火骂人,须时时小心。然而,从学6年,印象中先生却是一个非常有感情的、平易近人的老师,不会乱发脾气。

        先生治学极其严谨,指导学生也极其严格、一丝不苟。每周有好几个半天,他都要亲自授课,即使大病初愈,也不会停止,而且一上起课来,他就精神焕发、滔滔不绝。他说的是常熟方言,且语速极快,语调随感情抑扬起伏。兴奋起来,还会拿几首诗文来吟唱,外地学生开始往往接受不了。讲的虽是明清诗文,先生却常常广征博引,涉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化领域,手无讲稿,却能如数家珍。我常想,这么一个小小的身躯里的学问,怎么会像茫无际涯、莫测高深的大海一样永不枯竭呢?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