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理黄郛在浙江的三处别墅
2004年07月23日 14:40:23 杭州网
夏雨清/文 黄 升/摄
1917西餐厅
莫干山白云山馆
庾村文治藏书楼
1.杭州南山路之屋
一年前吧,我在一家报纸的美食版上读到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说南山路一家餐厅,年薪十万者,一年也只能去吃个一两次——言下之意,多去几次,就有破产之虞了。
餐厅叫“1917”,在南山路113号,是一栋民国别墅改造的。十年前,我去拜访过居住其间的油画家王流秋,那时它还是大华饭店的分部。记得那是个多雨的春天,别墅潮湿而阴暗,王流秋老人临窗绘写着一幅民国题材的油画。
画室在一楼,推门出去,是杂木丛生的后院,树下的一口池塘给我很深的印象——那简直是莫奈睡莲池塘的意境。
我当时对别墅往事一无所知,只是道听途说,听人说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新婚蜜月燕尔之处——其实是张冠李戴了,那是不远处的澄庐。蒋宋联姻时,这栋房子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呢。
不过别墅的主人黄郛倒是和蒋介石渊源颇深,两人是结拜兄弟。黄郛是杭县——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人,生在绍兴,署理过民国摄政内阁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及上海特别市市长。
这栋房子是黄郛所有房子中“最讲究的一所”,1934年自己购地建造的。据沈亦云的说法,“膺白为我喜欢杭州西湖,且与庾村往来方便而建此屋;我为膺白喜欢建筑,建筑是他最磨功夫之娱乐,而鼓励成此屋。”这栋西湖边的别墅,黄郛死时,似乎还没完全完工。沈亦云也没住过几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亦云把它作为“救国捐”,捐给国民政府了。抗战胜利后,房子改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蒋介石夫妇来住过,别墅前的这条路也被命名为“膺白路”,算是对义兄的纪念——膺白,是黄郛的字——即现在的南山路。
南山路上的黄郛别墅,十年前我去拜访王流秋老人时,还是大华饭店的分部。老人因中国美术学院的宿舍装修,临时把画室搬了过来。几年后,又变成了作家协会的办公地。一年多前,成了“1917西餐厅”,我还来不及冒着“破产”的危险,去享受一顿美味佳肴,听说餐厅已转手了,现在据说是一家私人会所,不过外面的招牌还是“1917”。
2.莫干山白云山馆
在民国史上,黄郛名声不佳:1928年处理“济南惨案”时,对日军让步太多,替义弟蒋介石背了黑锅,落了个“卖国”的骂名,引咎辞职。
辞去“外交部长本兼各职”,是在1928年的五月。六月初,黄郛夫妇去了一趟莫干山散心。也许是被政治伤透了心,黄郛想在莫干山隐居了。他买下了英人琼司的春园,即现在的511号别墅。
在春园边上,还有一栋别墅,编号509,也是黄郛的房子,叫白云山馆,是后来添筑的。白云山馆有前后哨楼,又居高岗之上,很是气派。我见过许多介绍白云山馆的书籍,均言之凿凿,说蒋宋新婚后,曾携两百卫兵来此度蜜月。
蒋宋婚礼是在1927年12月1日到2日,事在黄郛隐居莫干山之前。黄郛夫人沈亦云在《亦云回忆》中说得明明白白:“(1927年)十一月底,在沪无事,由仲完陪往莫干山一次,时已冬季,旅馆已停,借住莫干山疗养院隔壁一所空屋……因十二月初蒋先生婚礼,我们必须回沪参加,仅小住不到一星期。”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上莫干山,购屋定居是次年的事了。
在莫干山下的庾村,我见到了郑生孝老人。老人生于1911年,已九十多岁了,据他的说法,莫干山上的几百栋别墅,有40%是他和父亲营造的——他是郑远记营造厂的少当家。
黄郛的白云山馆,也是郑生孝和父亲一起造的。快完工时,因工人不慎,发生了火灾,烧得只剩下石头墙,只得重建。
“这一回赔惨了,差点倾家荡产。”郑生孝老人笑笑说。
3.庾村文治藏书楼
黄郛是1936年病死沪上的,葬在庾村,在文治藏书楼后面的山间。文治藏书楼是黄郛为纪念其父文治公而建的,青砖砌成的西式宅屋,四楼四底,是庾村建筑物中惟一请工程师设计的。章太炎撰《文治藏书楼记》,吴稚晖题匾——“我们除白云山馆之外,又多了一处乡居的家。”按沈亦云的回忆,这是未来的“莫干山图书馆”,“已有了阅览室”。和黄郛隐居莫干山后兴建的莫干山小学、蚕种场、白云水库、甲戌池一样,文治藏书楼尚在,保存完好,只是藏书早已星散,现在是蚕种场的办公场所了。
从1928年6月起,“我们一年一年在山上住下去,大概每年清明回乡扫墓后上山,冬季下雨后返沪。”有时,他们也到杭州,在南山路上的别墅里落脚。
黄郛的房子,大多有个名字,像莫干山上的白云山馆,是取两人名中一字而组成,庾村的文治藏书楼,也以黄郛父亲的名讳命名。惟南山路的房子没有名号,沈亦云在《亦云回忆》一帧照片下也只标是“杭州南山路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