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吉洪诺夫
那就是,中国人是个相信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的民族,不喜欢象西方人那样用逻辑方法求证上帝的存在,而更看重所谓道的实用价值。
这样一种将人至于真理之上的观念导致了中国人的无信仰,在彻底的唯物主义与虚无主义之间摇摆,他们唯一的原则就是无原则。因此,才产生了蒋介石这样集青帮拜把子兄弟,三民主义者和基督教教徒,孔孟学会的会员为一身的人,还有汪精卫从几乎从革命烈士到汉奸的历史喜剧。
假如说他们真的相信一种东西,那就是自己的名利,其余一切都可以商量商量。
这种无原则的原则到了当今时代可以说是几近无耻,公然的诽谤与嘲笑一切他们懂或不懂的人和事。所以才有世界电影史上的最烂的片子扎堆,才有就连狄更斯也难以想到的黑砖窑童工事件--可惜没有一个作家敢于,也乐于去描写我们时代的小耐尔们。
没有信仰就没有原则,也没有法制。
大家都在一种病态的暴笑中害着痨病,肉体与精神都病入膏肓。
我写这样一片文章纯属无意。
偶然看到此间一篇转载的恶搞这部电视剧的文章,想起吉洪诺夫刚刚去世,那天只有一个人在这里写了悼念的文章,而我居然是唯一的回应者,感到很伤心。
我认为那篇讽刺性的东西只能出于中国人之手。
中国人在挖苦别人,捉弄人方面和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反比。特别是在诋毁崇高,善良,理想,这些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方面是一绝。
普京在看了本片后决心加入特工组织。我想,无论是那叫做克格伯还是安全委员会,都是出于一种高尚的使命感。因为吉洪诺夫几乎就是苏联的哈里森福特,是民族英雄的化身,他所扮演的都是正直刚毅的男人,是闪耀着人性光辉与奉献精神的理想人物。其实,即便是经常看美国电影的人也会发现,他们的电影是明星制度加英雄主义,他们的国家也是这样的翻版。哈里森和吉洪诺夫都不太爱笑,特别是施季里茨。
有一段时间,中国的观众看腻了板着脸的人,后来他们真的得到了一个尽情大笑的时代,到了今天笑的过了头,刹不车了,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事情和人都禁不住要笑个不停。
凡事都要有个限度。
笑的太多,就该哭了。
我实在不知道这样的一部作品居然也有人可以在其中找到笑料。
是我太缺乏幽默感还是有人太不严肃。
我在其中感受的只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杂与温暖,和对事业的忠诚,我看不到一丝可笑与荒唐。有人所那是欧美人甚至俄国人自我调侃,我不相信,至今我也能够在青年近卫军和钢铁是怎样炼成这样的书里找到高尚与热情,不是因为其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也许,这部电影过于理想化了,也有不合理的情节设置,但是我依然热爱它,因为它有一种可贵的真诚。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那是一个美国作家说的,一颗善良的心抵得过一个聪明的大脑。
忠诚,正义,纯洁可能有时候显得有点笨拙,但是,也比没有灵魂的自做聪明和无所信仰要好。
吉洪诺夫死了。
他那双美丽而忧郁的眼睛闭上了,长长的睫毛覆盖住他蓝色的眸子,他带走的是一个时代,一种理想与信仰,我将永远怀念他刚毅的面庞和偶尔温柔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