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圆圆的笑脸,弥漫着青春的气息;一身绿色的军装裹身,柔美的腰肢透出一股英气袭人。双手端着脸盆,走进了家乡的沙河浅滩。弯腰浣巾洗衣的熟练,让人揣测出这位家乡姑娘的从前......
知青岁月的当年,我正在家乡的沙河边洗衣,前面那段女兵艳影,徐徐进入了我的眼帘......
我插队的老家叫东北关,那几天就听说,紧临的西北关村,当女兵的郭容容回来探家了。其实,她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女兵,正因为那个年代,女军人是多少年轻姑娘梦寐以求的生缘,因此,一个女兵回乡探亲,便成为街谈巷议的重点。
郭容容很专注地弯着腰飘洗着衣服,时而微笑着直起身四处看着。在河边洗衣的村妇们,熟悉她的就和她打声招呼,其他人呢,也都频频低声议论着,一片窃窃私语中包含着羡慕声:
“瞧!女兵就是美!”
“是呀!郭容容越发漂亮了!”
“哎,是人家有哥哥在北京呢!硬是把妹妹带出去啦!好喽,不像咱们庄户孙,一年到头在地里到老也没出头之日......”
听着乡亲们的议论,看着眼前的小女兵,我不由地回想起远在福建的父母亲所在军营的女兵,和我从小生活的军营。因此,眼前的女兵,对我来说,曾经司空见惯。于是,心中便对临村的这个穿上军装的姑娘,感到不足为奇。
不知什么时候,等我抬起头来,小女兵已不见了踪影,看来,是洗好衣服回家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的郭容容。
后来知道了,郭容容的大哥是北京中央乐团的作曲家,他曾作曲的、由李谷一演唱的《金凤蝶》,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播出。从这首歌曲播出后,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都学会了这首祈盼宝岛台湾回归祖国的好听的歌谣:
台湾有个小阿姐,
给我寄来金凤蝶。
金翅膀,亮灼灼,
满身花纹像彩虹,
满身花纹像花朵。
金凤蝶啊金凤蝶------
请你告诉小阿姐,
盼望亲人早团聚,
早去台湾看彩蝶。
我爱台湾小阿姐,
梦中飞来金凤蝶。
伴我舞,伴我乐,
对着大海唱起歌,
对着大海唱起歌。
小阿姐啊小阿姐-------
千双万对搭彩桥,
迎着春风回祖国。
郭容容的二哥一家也住在本地,是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我们村是她二嫂的娘家。
郭容容走后不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不久,一个噩耗传遍了家乡的村落:郭容容在前线,乘坐军车时被炸身亡!
家乡一名可爱的姑娘,走出了农村,成了一位勇敢的女军人,成了为国献身的英雄------成了家乡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家乡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压抑的气氛中!
三十年过去,时过境迁。容容虽去,音容永存!我把她那微笑的漂亮的圆脸,永远留作心底的记忆。
今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三十周年纪念,看到那么多的博友纷纷祭奠战友,泪洒南疆,不由我经常怀念起郭容容来。只是,我只见她一面,对她的一切无从所知。
几天前,突然在军医大子弟网站,看到了纪念郭容容的照片及文字,我脑子”嗡“的一声,精神连忙高度集中,看了一遍又一遍。
总算了解了郭容容牺牲的过程,总算又见到了她那熟悉的脸庞!
下面,我转发一下照片和不长的文字介绍,以深深纪念这位家乡的好姑娘:

下面这张照片最右边的是郭容容

下面照片右位郭容容

对于她的牺牲是这样描述的:"她当时的任务是在收容队参加收容,收容队长是九连副指导员临时调去的。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负责用卡车把伤员和烈士的遗体拉回国。每天她们都奔波在战场与后方之间的公路上,而每天她们都要面临敌人在沿线公路上的阻击和冷枪冷炮。有一天傍晚,她们从国内空车回来,途中遇到敌人阻击,当时她在后车厢中,一颗子弹打在颈动脉上,当时就牺牲了。同车的另一个姓赵的女兵,当时只有十七岁,也被这突然的情况惊愣了,由于黑夜看不清,她还上去抱着她,寻找伤口,想为她包扎。前面驾驶室里,司机的腿被打坏了。副驾驶座上的九连副指导员赶紧下车背着司机,小赵拿着手枪警戒,他们迅速隐蔽到路边的山上。这时,敌人下来包围了汽车,看到车上没人,就把车点着了,而郭容容的遗体,当时还在车上。第二天,九连副指导员又去那里把郭容容的遗体烧完,把骨灰带回来了。这是162师唯一牺牲且遗体未能运回国的女兵"

郭容容烈士,你正像大哥创作的歌曲里唱的金凤蝶,你是那么美丽与明亮,你是那么活泼与欢畅!你是家乡人民心中永远翩翩起舞的金凤蝶!你虽然长眠在南疆,但是,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你!
安息吧容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