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范老师安息!
上月29日晚,我给范老师打电话,向他报告校园秋景,他还很高兴......
半月前第一次听闻范老师病重的消息,我心情非常沉重......去看他是不合适的,他现在不能受打搅。难道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老人家了?好不容易捱到晚上七点半、自忖是通电话的合适时间了,惴惴地拨通了他老人家的电话。我揣着悲伤装出轻松愉快的语调,向他报告的是秋天的风景:范老师,现在校园的秋景真是美呢,主路上的银杏金色一片......
范老师很高兴,用很清晰的声音说这回真是病倒了,发烧了半个月,“不过现在快好了,过几天我就出院了。”他语气轻松、语调亲切,还说起了我的工作,并且等着出院以后我们去看他。当时去医院拜望过范老师的同事代表说,身形羸弱的范老师坐在病床上,晃着个大脑袋乐呵呵的,神态轻松、洒脱,还笑说自己是真正的老头儿了,也还是个永远单纯的大男孩儿。他什么都不点破,其实他心里早已知道自己的病情。
打电话那晚我似乎又隐隐地指望上天开恩,让范老师还能返回学校、在会上讲几句他的人生感悟,让他真的看到校园的风景。
我还一直想把自己攒的影片《一曲难忘》带给他,因为在他的《敬宜笔记》里有听李云迪弹琴时,提起他年轻时看《一曲难忘》;我也攒了一本陈存仁先生的《抗战生活史》,因为那里记述的上海生活,正是范老师儿时的经历(《敬宜笔记》亦有记述)。可是一两年来我都没有机会给他,总是想着以后遇到他再说......
在我的博文里,曾转引过《敬宜笔记》里收录的《话说"洋泾浜"》(中西交流有多难:从老外纠正Chinglish说起 ),也记述了去年清华学生毕业典礼上范老师与胡老师的高歌(“年轻的心在跳跃”:毕业季的怀旧与激情澎湃 )。作为院长他在向毕业生致辞时,情不自禁想起了1951年他大学毕业时的《垦荒队员之歌》,当场邀请同时代人胡老师上台同歌。他们事先并没有准备过,却丝毫没有打顿、没有忘记一句歌词,当场演绎了50多年前的风发意气、澎湃激情。当时范老师大病初愈,说话尚没有高声,但是一唱起自己的歌来响亮悠扬,他们的歌声令年轻的学子们热泪盈眶:“年轻的心在跳跃,满腔的热血在燃烧,听祖国在向我们召唤,我们响应她的号召。”(下图右为范老师)
今天陆续有学生听说了范老师离去的消息,都不愿相信,有的来电话询问、有的迅速从很远的工作单位赶回了母校,似乎想寻到一点什么。可他们却再也听不到范爷爷亲切的教诲了......
作为新闻人,范老师做到了极致。他从长期的基层工作中养成了高尚品德、练就了敏锐的专业眼光和高水准,在80年代任《经济日报》总编时造就过新闻改革的辉煌篇章,《关广梅现象》等大批新闻报道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在《人民日报》多年任总编时他甚至还专程坐出租车去“两会”现场、从司机那里获取贴近百姓的话题和灵感,他交往了好几个“的哥”朋友,他对社情民意也有许多亲自深入的了解、实践着他的“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理念,因此他的《总编手记》成为脍炙人口的专栏。他的《敬宜笔记》专栏在《新民晚报》备受欢迎。而他却一如既往地平易近人,完全没有老总的架子,至今新闻界的后生都还是一口一个“老范”地称呼他。
作为新闻教育家,范老师令所有学子爱戴、让同行敬佩。他不仅亲自授课、看作业,还成了许多学生的朋友。他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记得一一去他们的单位了解情况、倾听反馈,带领学院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他提出的“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宗旨,使学院的发展既有高远理想、又能契合现实。
范老师还精于诗书画(有《范敬宜诗书画》),季羡林先生也为他称绝--范敬宜当是古人所谓"三绝"式人物--诗、书、画无不精妙,季羡林先生认为他还了解西方文化,"是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确实的,他至老还能流利地使用英文。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其诗书画令人爱不释卷,他不只传承了其祖先范仲淹的文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更发扬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范老师为人豁达、坚强、坦诚,他给学生的演讲中、毕业典礼上都讲过一些人生感悟:坚定的信念、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祸福、从容应对命运中的困难,他豁达地说“有恩于己者不可忘,有怨于己者不可不忘”。他在下乡劳动时能作《浣溪沙》词,他26岁就成了“右派”、被发配到贫穷山村的山头上孤零零的土屋里,他“盲流”一般在车站外露宿、被驱赶,饱受磨难,但他从未放弃,在惊涛骇浪中也不能倒下,他把每一次坎坷都当成了历练,每一分钟都不放弃,不断充实、提高、修炼自己。
一代英豪、伟大的新闻工作者、可敬的新闻教育家范敬宜老师去了!
愿范老师安息!
范敬宜老师简历
范敬宜,1931年生,江苏苏州人。1949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
1951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东北日报》和《辽宁日报》编辑、农村部副主任、主任、编委等职务。1983年任《辽宁日报》副总编。1984年任文化部外文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98年至今任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起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