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尔德·勋伯格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0103545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0月15日

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0-10-15 11:01:2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874年生于维也纳,自幼学习小提琴大提琴,理论以自学为主,
  1894年曾随策姆林斯基学对位。青年时期即开始作曲,其弦乐四重奏和歌曲多首于1897年演出。
  1901年在沃尔左根的“艺术酒店”指挥。
  1899年创作了《升华之夜》,
  阿诺尔德·勋伯格作品
  1900年着手创作《古雷之歌》,二者都属于瓦格纳以后的浪漫主义风格。因《古雷之歌》第一部分之成就,经理查·施特劳斯推荐而获斯特恩音乐学院教席并获得奖学金,在此期间创作音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1903年《升华之夜》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在1903-1907年的作品中将变化音和声发挥尽致,音调结构越来越无从捉摸,直至在1908年的《钢琴曲三首》和声乐套曲《空中花园之篇》中,他的无调性始抵于成。这两部作品演出时遭到反对者的猛烈攻击和拥护者同等强烈的欢呼。
  1911年出版名著《和声学》。同时兼治绘画,“表现主义”风格跃然纸上。
  1912年为女演员艾伯丁·齐默作《月光下的彼埃罗》,这是一部朗诵唱和室内乐合奏的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演激起更深的敌视,但是早期风格的《古雷之歌》在维也纳的首演却十分成功。
  1912年《管弦乐五首》在伦敦首演。
  1918年在维也纳成立“非公开音乐演出社”,谢绝评论家参加,事先不公布节目,禁止鼓掌。
  1913-1921年间创作极少。
  1921年,推出了“用12个音作曲的方法”,这是他用以组织无调性音乐的技法。钢琴《组曲》是第一部完全用12音方法写作的乐曲。1933年在巴黎重新扳依犹太教并移居美国,执教于加尼福尼亚大学。
  此后18年间,时而用12音,时而用有调性风格作曲,信徒们大为惊愕,他自己却处之泰然,他说每一个作曲家都变动风格以适应其创作需要和目的。
  1951年,勋伯格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77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