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岱峰
2005年09月23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以低沉的声调宣读: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正部长级离休干部吴岱峰同志,因病于2005年9月19日11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按照规定,只有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人才会在其去世的当天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播报内容也都是以下简短格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家,原×××,×××同志,因病于××在××逝世,享年××岁”;待到开追悼会之日,新闻联播还会再播报一次追悼会的情况,同时把此人的简历播报一遍。对于正部级和大军区正职干部,只有在其遗体告别仪式之后,其去世的消息才可能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播报,内容格式大致如下:“原×××(职务),×××同志,因病于××在××逝世,享年××岁。再加上一定篇幅的简历。”
所以,对于这一简短消息的播报方式和内容,绝大多数对中国政治程式有了解的人都感到十分蹊跷。吴岱峰到底是何许人?担任过什么职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什么不等到遗体告别仪式之后再按常规报道?第二天的人民日报怎么又没有报道?看起初这架式似乎随后要开追悼会,后来怎么又没动静了?
其实,第一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军事高层,都知道吴岱峰。吴岱峰,子长人,名镇东,字岱峰,1903年2月25日出生于瓦窑堡一富裕大家庭,参加北伐革命并加入共产党,历任国民革命军西安军事学院政治队大队长、总支书记、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驻郑州副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皖北和阜阳暴动,建立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31年初,受党派遣与拓可宽、阎红彦、杨重远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任晋西游击大队支部委员和副大队长;晋西游击大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支工农红军。1931年9月,吴岱峰与阎红彦率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北,随后改编为西北抗日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后又改编为红二十六军。1933年10月,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严重困难之际,吴岱峰临危受命担任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红军游击队,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率部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2月后,吴岱峰历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组建并担任陕甘边红军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红二十六军代理团长,组建并担任陕甘宁晋红军干部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前身)副校长,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校长、游击学校校长,中央红军北路军参谋长。1937年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教导学校校长、八路军警备三旅政委(副旅长)、中共三边地委常委。1946年后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绥德警备区独立第一旅旅长兼党委书记、北线部队总指挥、榆林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1949年9月后,吴岱峰历任第十九兵团党委常委、陕西省军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军委设立的18个相当于兵团级的二级军区之一 )第二副司令员陕北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陕北军区当时下辖8个军分区)、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1950年至1952年,吴岱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至1955年,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后,吴岱峰历任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西北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1965年受到错误批判,到中央组织部工作,担任中组部八处党支部副书记,随后被押送到陕南农场劳动改造。
吴岱峰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是直接掌握军队的领导人,他不仅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而且十分重视培养年轻军政干部(他看到习仲勋德才兼备,就把自己的外甥女郝明珠介绍给习仲勋结为夫妻;还是杨虎城的媒人)。无论是在极其艰难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之后的日子,吴岱峰都受到权欲者的排挤,但他对个人的名利地位都十分淡泊无谓。在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他受到当时陕甘省委书记杜衡(高岗的同学和密友)的极力排挤,但他从不计较自己的职务以及军队归谁指挥;每逢恶战他便带兵出征,战事稍缓,他便交权办学。由于吴岱峰不愿违心屈从毛泽东钦定的西北革命历史,建国之后一直赋闲,但他不仅对此淡泊无谓甚至不愿重新担任领导职务。1970年,毛泽东为了在军队掺砂子,提议吴岱峰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吴岱峰从河南农场回京知道此事之后,请当时中组部的主要负责人转告毛泽东:感谢毛主席的信任,但自己老了无力担任任何领导职务;如果中央养得起他,他就在北京生活;如果中央养不起他,他就回陕北。毛泽东对这种无欲无求的人倒不计较,很风趣地说:这些老陕,总是九头牛拉不回头!他不是当过西北局的检察长吗,那就让他当你们中组部的检察长,替我看着你们。因此,吴岱峰便成了中组部没有职务的资格最老的干部,也算老有所养吧。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新组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屡请吴岱峰出山,甚至由组织出面请吴岱峰的亲属做工作,也遭到吴岱峰的拒绝。吴岱峰当时对亲属说:我不是为做官而参加革命的,没想到官做了很大,我是不想再做官了,你们不要为难我!
吴岱峰对老百姓、对自己的战友,却是充满深情厚意的!建国以后,吴岱峰每次到陕西,一定要回到家乡瓦窑堡看望乡亲们。虽然吴岱峰无职无权,出门条件较差(几次到延安几乎都是住地下室,九十年代还是如此,条件好的都被有权有势的住了),但他都毫不在意,坚决拒绝老部下好意调换。他还数次专程到山西吕梁山区看望乡亲们。北伐革命时期,吴岱峰有个姓帅的战友牺牲了,是个秘密共产党员。建国之后,吴岱峰费尽心血,派他儿子几经周折才找到这位战友的遗腹子,使他获得了应有的对待。文革期间,他战争年代的警卫员为了躲避迫害,吴岱峰把他藏在家里长达两年的时间。晋西游击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支红军队伍,是西北红军的基础,杨重远对此贡献极为重要。但是,在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杨重远并没有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他的家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如此重要的共产党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吴岱峰发表纪念老战友杨重远同志的文章《丹心化碧血,浩气壮千秋》,杨重远在工厂里做工的儿子看了这篇文章之后禁不住失声痛哭!吴岱峰知道情况之后大为震惊,尽管自己也是无权无势,但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中组部终于认定杨重远为革命烈士。
吴岱峰的生活非常简朴,直到去世,一直住的是一套普通的局级套房,室内几无任何装修。无论在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陕北还是山西乡亲来京,他一定要留吃留住,临走一定要给些钱。到了九十多岁了,每次吃水果,总是要把果实凉干收好,说是要交给陕北的乡亲们种。看到郁郁葱葱的绿化时,总是说:咱们陕北能这样就好了!他的后人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没有从他身上得到任何好处,现在都是生活在清贫之中。 吴岱峰坚决反对残酷斗争,在1947年土地改革中,作为绥德地区的主要领导人,吴岱峰认为陕北历来地少人希、剥削甚微,绝大多数地主富农的土地与其勤劳持家分不开,而且是土地改革非土地革命;因此吴岱峰不允许杀人抓人,而是动员地主富农献地,并且让他们与得到土地的农民签契约。这在当时左倾主导的土改运动中是极其危险的,结果,吴岱峰受到打击,被撤销职务(不久恢复)。 虽然吴岱峰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其回忆中总是淡化自己,但党内高层毕竟还是有人知道吴岱峰的历史贡献和高尚品质。所以,在其逝世之后,才会有不合常规的蹊跷的播报。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