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舌战潘公展
《蜕变》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在抗战期间写的一个剧本,揭露抗战中大后方的种种黑暗丑恶的现实,鞭挞那些腐朽和动摇分子。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该话剧时,接到当局命令,说是蒋介石要亲自审查。
蒋介石看完演出后,一声不吭,拂袖而去。侍从官及大员们惊慌地跟了出去。
回到寓所,蒋介石将主管文化宣传的张道藩召来训斥了一顿,说这是赞美共产党的戏,他大发雷霆:“笨蛋,那个女人在挥舞红旗,你瞎了眼了吗?!”随即下达手令,禁演此戏。
当局还指派文化官员潘公展找曹禺谈话。在谈话中,关于《蜕变》中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生活中的腐朽现象的内容,潘公展只字不敢提及,表面又装得十分客气,慢条斯理地说:
“万先生,委员长看过这个戏了,有几个地方没有看懂,请你解释一下。”
“请说吧,潘先生。”曹禺也客客气气。
“剧中一再提到的《抗战必胜》那本书,不知究竟是本什么书?”
“那是宣传抗战的小册子,抗战初期到处都有,潘先生想必也不会不知道吧?”曹禺冷冷地回答。
紧接着是一场唇枪舌剑的激烈争论。
“剧中的医院既然是国家医院,为什么不挂委员长的照片?”
“那个医院不愿意挂,我有什么办法?”
“那么,剧中人为什么要唱《游击队之歌》?”
“这是宣传消灭鬼子的歌,前方、后方大家都在唱,为什么戏里的青年丁昌就不能唱呢?”
“为什么戏结尾的时候,让丁大夫手里摇红旗?”潘公展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曹禺,似乎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
曹禺起初一愣,转而一想,明白了。他微微一笑说:“潘先生,你又看错了。丁大夫手摇的不是红旗,是一块红布肚兜。那是戏里小伤员的奶奶出于感激送给丁大夫的。你不知道吗?北方的肚兜都是用红布做的。丁大夫欢送李营长等人重上前线,心里头高兴,总要有点表示,将随手拿着的红肚兜挥动了几下,这又有什么不可呢?”
“就不能改成别的颜色吗?”潘公展气急败坏地说。
“不能!红色象征吉利,何罪之有?”曹禺越说越来气,又斩钉截铁地补充了一句,“不能用别的颜色,不能!”。
“万先生,我劝你还是改一改好。这是委员长的意思。”潘公展理屈词穷,只好亮出底牌,将最后一句话拖得特别慢而重。
“委员长知道打仗一类的事,写戏,他未必在行,还是我们内行一点。这样的事,还是让我们自己来搞吧!” 曹禺嘲讽地回答说。
潘公展张口结舌,怏怏而去。
国民党审查大员们接着便对剧本强行删改,强迫演员照此排演,并且要审查排练。演员们在中共南方局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巧妙的斗争。后来,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局被迫撤销禁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