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丽丽所在校湖北江汉大学曾骗招术
发生在武汉高校的教训震惊全国,而当地的另一所高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却不汲取教训,违规违法后却还叫嚣:就算告到教育部也没用,顶多是减少我们学校的招生指标或是不让我们学校招生。
学校给力,落榜考生花钱上大学
十年寒窗,挑灯夜读,独木桥上,能否胜出?高考结束,小王(化名)一直忐忑不安,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不知能否考上大学。
成绩揭晓那天,小王傻了。这点分数,不要说上本科大学,就是专科也上不了。这可怎面对朋友同学,还有培养自己的教师父母?自己的前途呢?想到这些,小王陷入了极度的痛苦。
看到小王精神不振,父母也心痛极了,他们四处打听,给小王找路子。一个多月后,经人介绍,他们结识武汉的老王。老王称,只要花上几万钱,就能让高考落榜的学生上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三本,第二年注册国家统招学籍。
终于遇到了救星,交了几万元钱后,小王踏进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的大门。接下来,一切正常,学校又收了他们的学杂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给他们发了相应的学习和生活用具,小王和别的同学一样,开始了向往多年的大学生活。
“统招”变脸,数百学生被迫停课
时间到了2010年,小王得到消息说,学校给他们办了不统招学籍。于是,小王和同学们一起开始找学校交涉,这时,他才知道,像他这样,分数不够花钱来上学的学生竟多达数百人,包括2008、2009、2010届。
学校让他们交回当时学校给他们开据的收费凭证,以作给他们办学籍之用。
学校是不是要毁灭证据?小王的家长让小王把这些凭证复印一份保留。
果然,收回凭证的几天后,学校正式宣布,给他们办不了统招学籍,只能办自考。
这时,学生们不干了。
于是,几百学生被迫停课,止步大学。
校方也称是受害者,给出解决方案
学生、家长,还有一些中介人找到学校理论,院招生办一李姓主任给出了这样的说法:“我们学校做出了以下决定:一、留校上自考;二、到武汉大学读网络;三、退学退学费”。
学校董事长说:“我们学校也是受害者,是某些人私刻了学校公章,趁学校休息时利用学校的办公室来进行招生的,我们也不知道,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疑问:既然如此,那么收缴学费的人又是谁),只能是按学校的意见读自考、网络或是我们学校找关系你们到武汉大学上网络。”再被问到学生的钱进了谁的腰包时?校方答复:“实事求是地说,学校没有多收任何学生的附加费用,该收取的学费、住宿费都是经当地物价部门核准的,而且是每年一核,校方是凭收费凭证清退学费。”(疑问:不是有人私刻的公章吗,怎么又变成学校是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准的价目收取费用的呢?)
招办主任说告到教育部也没用
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校方给出的方案不满意,坚持要校方兑现“统招“,或者要求说法。对此,院招生办李主任扬言:“你们不管告到哪里,就算告到教育部也没用,顶多是减少我们学校的招生指标或是不让我们学校招生,但也解决不了你们的学籍。”
于是,几百学生在此分流,少数留校生读自考;部分去武汉大学读网本;还有部分学生坚持让学校给说法。
去武汉大学读网本的学生却又被告知,还得交五万元的转学费。有的学生也选择了息事宁人,离校回家,另想他法。
教育制度日趋完善,投机违规再难继续
2010年,还有中介以普本的名义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招生,“分数不够,花钱就行”,向家长和学生收取3.5万元左右的中介费,手段与前同出一辙。
据一位从事过多年招生中介的人士透露,这样的事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个别高校或者高校领导个人,利用考生侥幸的心理,与中介合伙宣称“分数不够花钱就能上”招生,继而利用制度漏洞,违规操作,坐地分赃。
他说,2009年底,袁贵仁上任教育部部长,中学教师出身的他又有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上任当即就对教育系统作了进一步规范,像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这样的操作已经很难再行通。
这位人士提醒广大考生,切莫相信“分数不够花钱就能上统招”的中介机构,以防上当。
学校被称为一方净土,教育工作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受人尊重,但我们也更应该严惩纯洁校园内的蛀虫。武汉大学两领导已经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我们不知道谁将对这群曾经属于江汉大学的学子埋单?真的教育部也奈何不了这样的骗局吗?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