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汕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25463387
本馆由[ hgg ]创建于2013年05月06日

诗人薛汕与赣南

发布时间:2014-03-31 15:54:33      发布人: hgg

                          诗人薛汕与赣南

                              卜 谷

 
    真正的爱诗者,是永远不能达到最终成功的。唯一纯洁和永久不变的追求,是他们内心自然生起的智慧之乐。

    1999年元旦,《爱诗者》创刊号面世。北京的薛汕事先读了李一痕的信,特意寄来一诗,李一痕将其发在报眼上,成了《爱诗者》的序诗。《诗就是草》——给《爱诗者》

    “诗就是草/在宽广的大地生长/欢迎风  欢迎雨/更欢迎太阳/就是不欢迎火/但是火来了也不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98年9月25日)”

    对于赣州来说,薛汕是一个十分神秘而特殊的人物;对于薛汕来说,赣州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世纪的1939年,薛汕就在赣州生活工作多年,与他同行的还有诗人阮章竞。薛汕的公开身份是蒋经国的政客幕僚,经常围绕在蒋经国身边,帮其出谋划策经营赣南。他的秘密身份则是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长,受中共江西省委派遣,在第四行政区动员委员会从事统战工作,极力支持“蒋太子”蒋经国搞“新赣南”建设做统战工作,直到被中统特务逮捕进集中营。对这一段生活,他曾于1988年写了纪实文章《和蒋经国相处的日子》。文中对蒋经国既接受帮助,又害怕的矛盾心理,终于走上反共道路,做了真实、生动的描述。据说,当时主政台湾的蒋经国看到此文后,仅说了一句“大陆还有人记得我。”又据说他不久就解除了报禁和党禁。

    薛汕原名黄谷隆,广东潮州人。建国后,薛汕在北京工作,曾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后为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新诗歌》主编。

    李一痕与薛汕相识于1948年,那时,薛汕与沙鸥在上海编辑《新诗歌》杂志,因向李一痕约稿、发稿而相识。薛汕还专门写信李一痕,邀请其参加了《新诗歌》社,成为《新诗歌》的会员。

    在李一痕眼里,薛汕永远是一位诗人。薛汕主编的《新诗歌》杂志有60多年历史,有上海版、香港版,后来又有北京版,至今已是第三代。薛汕说:“第一代是薄风他们;第二代是萧三他们;第三代是九十年代的新诗歌社。我是第一代的学生,第二代的参与者,第三代的种子。”

    《爱诗者》创刊后,李一痕与薛汕通信交往增多。“文革”后,薛汕通过北京的诗友找到李一痕的地址,与李一痕恢复联系。薛汕病重期间,由其夫人穆舒代笔与李一痕写信,由此相识、相交。穆舒也是一位诗人,在北京《东方文化》杂志的诗歌版任编辑,在北京文化界交友很广。薛汕病故后,穆舒因一些诗歌的事宜与李一痕继续保持通信,后来,李一痕主编《当代抒情短诗千首》一书,穆舒担任了该书编委,担负起了在北京有关事务的联络工作。

    薛汕每次来信,常提到永远不能忘记半世纪前他在赣州生活、战斗的岁月。

    对于赣州,薛汕是付出过青春、鲜血甚至于生命的代价,他也曾被反动派逮捕过,关在泰和马家洲集中营,他在狱中担任地下党小组长,后由爱国民主人士雷洁琼教授出面,花了20块大洋才把他营救出来。

    人,就是这样。谁在这块土地上付出青春、鲜血甚至于生命的代价,谁就永远不会忘记这块土地。
              
                                  (摘自卜谷著《李一痕和他的诗友们》――作家出版社2011年
                              3月出版,原题为《曾任蒋经国幕僚的薛汕,为〔爱诗者〕作序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